學會感恩,珍惜身邊每一個人

思而思學網(wǎng)

學會感恩,珍惜身邊每一個人

活動班級:五一班

活動時間:12月21日

活動形式:以活動為載體,在活動中感悟。

活動目標:

(一)構思:

在我們的生命里,會遇到許許多多值得珍惜和留戀的人,包括父母、親人、老師和同學等等,這些人在我們的生命旅程中,都曾給過我們關愛,給過我們幫助,他們是我們終身感恩至念的人。說到感恩,要讓我們感謝的實在太多了。感謝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和無私的愛,感謝老師給了我們知識和看世界的眼睛,感謝朋友給了我們友誼和支持,感謝這社會給予我們美好的一切……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收獲感動,珍惜身邊的人!基于此,我們組織了“學會感恩,珍惜身邊的人”主題班會。

(二)目標:

1、提高學生對周圍事物的關注,理解父母、老師、朋友等的關心。

2、讓現(xiàn)代的獨生子女學會感激周圍的事物,而不是把它們看成是理所當然。

3、強調(diào)父母、老師等對學生的關心,讓他們學會感激,讓學生主動與父母、老師溝通。

4、以本次班會為載體,加強同學之間的溝通。

活動準備:

(一)選擇主題:主題來源學生。

(二)師生共同策劃活動方案。

(三)學生自主編排、練習。

(四)負責人最后跟進,確保準備工作無誤。

活動流程(具體、詳細):

(一)介紹本班基本情況

1、音樂起,主持人上。

主持人甲: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下午好,歡迎蒞臨五一班!

主持人乙:五一班擁有四十名聰明活潑淘氣的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不斷努力,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2、主持人領宣班名,班風,齊唱班歌。(意圖:增強班級凝聚力)

主持人甲:我們的班名是:書香門第

我們的班風是:團結、勤奮、主動、認真

主持人乙:現(xiàn)在,請齊唱班歌《隱形的翅膀》

(二)宣布活動開始

主持甲:感恩是一種溫暖的情感,象一條緩緩流淌的小溪,輕輕吟唱著,在心與心之間傳遞著人世間最純最美的訊息。

主持乙:感謝父母,是他們給了我們最寶貴的生命和無微不至的呵護。

主持甲:感謝老師。你是一米陽光,絲絲縷縷地包裹著我,溫暖著我!

主持乙:感謝朋友,你是一縷春風,時時刻刻地撫慰著我,浸潤著我!

合: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學會感恩,珍惜身邊的人》主題班會現(xiàn)在開始!

(三)荒島游戲(意圖:通過活動,讓學生感悟到身邊每一個人都很珍貴,都值得珍惜。

1、游戲主持者上:

各位同學,首先,我們來進行一個游戲:現(xiàn)在,拿出剛才發(fā)給大家的愛心卡片,寫上你最喜歡的三個人。然后根據(jù)我們設定的情景把他們的名字逐一劃掉。不過,劃掉就代表他離開這個世界了!

2、第一個場景:假如有一天,你和這三個人坐著小船遠游,一路上你們非常愉快、幸福,突然遇上了大風暴,其中一個掉進了水里,被無情的海水淹沒了。請大家選擇一個人,把他的名字劃掉。

3、第二個場景:接著,你們繼續(xù)前行,可是厄運不斷,這時候你們的小船遇到了鯊魚,這條鯊魚張開了血盆大口把一個人吃掉了。請大家選擇一個人,把他的名字劃掉。

4、第三個場景: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海上漂流,剩下的人就來到了一個小島,小島種滿了各種各樣的植物,風景異常美麗,你們走進森林,突然遇到了懸崖,有一人掉下去了。請大家選擇一個人,把他的名字劃掉。最后,就剩下你一個人,在這小島上

5、談感受或收獲: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一一離去,大家肯定覺得難過。那現(xiàn)在讓幾個同學說說你卡片上剩下的是誰?為什么是他呢?從這個游戲中,你明白了什么呢?

6、主持人小結:

如果把生命比作是一次長途旅行,在前行的列車上,我們會遇到許許多多值得我們珍惜和留戀的人,包括父母、親人、老師和同學等等。這些人在我們的生命旅程中,都曾給過我們關愛,給過我們幫助,他們是我們終身感恩至念的人。

(四)小品表演《夢》(通過小品,讓學生感悟到應該珍惜父母的關心,及時行孝)

1、演員自我介紹,進行小品表演

2、同學交流觀后感受

3、主持人小結

(五)小故事(通過故事,讓學生感悟到:人應該擁有利他之心,這樣社會才會和諧,人們才會感到幸福)

1、同學講故事

2、同學們談感受和收獲

3、主持人小結并過渡:

沒有陽光,就沒有日子的溫暖;沒有雨露,就沒有五谷的豐登;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友情,世界就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這些都是淺顯的道理,沒有人會不懂,但是,我們常常缺少一種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主持乙:你將用什么方式來表達你對老師,親人,朋友的感謝呢?

(六)感恩行動(詩歌、歌曲、舞蹈)

鄭斯宇:我作為語文科代表,想帶領全體男同學朗誦《贈汪倫》,表達我們對朋友的感激。

徐冰陽:我想請全體女同學一起朗誦《游子吟》,對父母表示感謝。

曾芷豪:我想朗誦《老師頌》,對最親愛的老師表示感謝。

張柔金:我想請游檸吉同學和我一起用舞蹈表示我們對身邊每一個人的感謝。

(過渡)主持人甲:早上,每個同學都只做了一張真心卡,現(xiàn)在,我們來進行一個真心話接龍,

周老師會將同學的真心話錄下來,播放給你的親人和朋友們聽。

(七)真心話接龍(該項為活動的升華。孩子通過給父母,朋友、老師寫真心話,說真心話,學會感恩。表達自己情感的同時,也增進了孩子和家長、老師同學之間的感情。

(八)班主任發(fā)言(配樂詩朗誦《送給你,我親愛的孩子》)

(九)主持人總結,班會活動結束

主持甲:酸甜苦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一定是生活的全部。當身邊的人要離開你時你才會大徹大悟,可是那個時候真的是為時已晚了。

主持乙:試著用一顆感恩的心來體會,你會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人生。好好珍惜身邊的人,做好眼前的事,

齊:你才會無愧于人生。

(十)活動預測:

通過本次活動,使同學們認識到了父母、老師、親友、同學等的關心,學會了感恩,學會留意身邊的感動事件,并與同學們進行分享,從而不會成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在撒播感恩種子的同時,也搭起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親子之間溝通的橋梁。

(十一)活動反思:

本次主題班會的設計在內(nèi)容結構上,首先考慮了德育的幾大要素,即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等。依據(jù)小學生《德育讀本》與《成長冊》,同時遵循全面性原則、發(fā)展性原則,科學性原則以及新三中心、雙主體的原則。在層次結構上依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以及德育的內(nèi)在規(guī)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深刻,力爭做到螺旋上升、循序漸進。力求活動生活化、活動化、綜合化,使學生自主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探究,在活動中感悟,從而自覺內(nèi)化為行動;仡櫛敬沃黝}班會,

自覺有幾點可取之處,現(xiàn)總結如下:

1、以活動為載體,搭建德育平臺。

“道德根本上是實踐的”。古人要求兒童養(yǎng)成“黎明即起,灑掃庭堂,內(nèi)外整潔”的習慣,青少年時期要養(yǎng)成“誠意、正心、修身、齊家”的品行,長大以后才能做出“治國、平天下”的功績。這說明“道德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現(xiàn)實的人的活動“。因此,本課始終以活動貫穿,(孤島游戲,觀看小品、聽故事、說真心話等活動)力求做到:活動生活化、活動化、綜合化。變“封閉式”為“開放式”。將一切實踐活動作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升華學生理想的途徑,引導學生積極投身到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去,自覺地進行道德實踐。同時,活動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由、主動地參加活動,在活動中探究,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得到感悟,從而構建知識和能力,形成內(nèi)化的道德品質,做到在小游戲中見大道理。

2、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心靈受到震撼。

3、討論交流,提升道德認識。

德育作為德育主體的一種實踐活動過程,其實質就是學生主體在教師主體幫助下消化、吸收、實踐德育內(nèi)容的過程。經(jīng)由這一過程,學生主體性才逐漸成長,達到自我教育的水平。每次活動后,通過討論交流,學生思維與情感的火花相互碰撞,從而培養(yǎng)學生敏感的心靈、豐富的想像、細膩的感受;讓他們在討論與交流中獲得更充分的心理基礎和良好的人格品質,自覺提升道德認識并內(nèi)化為自覺的行動。

也許,學生僅僅感到先前的體驗觸及了自己的心靈,受到了震撼,但是對于道德體驗和感悟卻說不清、道不明,這也是彌足珍貴的。這種佛學中所說的頓悟,當頭棒喝似的震動,將使學生終生難忘!

4、整和學科,升華情感。

肖川博士曾說:“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感受過人性光輝的沐浴。從來沒有走進過一個豐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從來沒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和體驗;如果從來沒有對自然界的多樣與和諧產(chǎn)生過深深的敬畏,從來沒有對人類創(chuàng)造的燦爛文化發(fā)出過由衷的贊嘆……那么,他(她)就沒有受到過真正的、良好的教育。”因此,本課整和了詩歌,歌曲,表演等其他范疇,延展活動內(nèi)涵,通過多渠道,以多種方式,調(diào)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到活動中,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和導行。

主題班會最后,在深情的小提琴音樂聲中,孩子哽咽斷續(xù)地表達著自己對家人朋友老師的感謝,孩子家長老師們皆熱淚盈眶……主題班會結束,情卻未斷,如余音繞梁,綿延悠長……這次主題活動基本達到了以小活動見大道理,以趣味活動孕育新人的目的。學生得到的是潛移默化的教育,獲得的是自覺內(nèi)化,主動釋放的行為。這種教育的效果絕非是口頭灌輸或是硬性要求可以比擬的。

爬山是一種漸悟的過程,德育正是如此,它是一種長期的、緩慢的、點滴積累的過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其實,它就建立在德育活動課中“頓悟”的基礎上,在多少次瞬間的,高峰的體驗中展開。這個時候,人類的德行在經(jīng)歷了長期的,復雜的過程后得以升華、變換、并產(chǎn)生覺悟后的大喜。作為教師,既要當醍醐灌頂、當頭棒喝的慧能法師,更要做“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王維。培養(yǎng)學生對道德情景的自主判斷能力,使學生產(chǎn)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和自覺的參與意識,使學生將道德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觀念和品性,從而在未來遇到相似的情況時受到類似情感的觸發(fā)而引起道德行為動機。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