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寧夏部編初中歷史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
2017年7月13-14日,寧夏歷史教研室組織全區(qū)歷史老師進行了部編教材的培訓。此次培訓通過遠程直播和現場培訓向全區(qū)歷史老師傳達了部編教材的改變思想,分析了部編教材如何運用。
經過這次培訓,我對教學方法與技能,以及所使用的教材都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通過學習朱之文《關于做好三科教材培訓工作講話》、張靜老師關于部編初中歷史教科書簡介及教材分析與建議和丁丁老師關于《部編歷史教材理論培訓》的講課,我受益匪淺,它使我的教育教學理念得以進一步更新,對于自己今后的教學工作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通過專家的講解及教學案例的展示,我發(fā)現新教材與舊教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1.新教材內容生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漲,主動探究意識加強,教師啟迪作用更加凸顯,真正體現了過程與方法的理念,所以在實施新教材過程中,教師尤其注意教與學的過程:確立學生學習的動機??積累歷史知識??培養(yǎng)認知能力??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對相關歷史知識、方法和理論的應用。把培育和弘揚義務教育作為培根固本的重要方式,體現了黨和國家的意志,是怎樣培育人,培育什么樣的人的載體。
2.對歷史新教材的認識。
(1)把知識目標放在教學首位,以知識傳承為主。在新理念指導下要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把教材變成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學本發(fā)揮教材資源優(yōu)勢,利用課文前設導言;課文旁設中的相關史實、材料研讀、人物掃描;課文后設中的課后活動作為課后作業(yè),以靈活的題型來復習所學;輔助部分欄目的設計,使教材作為教本與學本相結合的體現,幫助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拓展知識方面突出體現了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fā)展性。
(2)新教材采用“點---線”結合的方式編寫,以“線”串“點”,以“點”連“線”,使教材內容依據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階段順序,循序漸進的展開。與過去的教材相比,有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在強調基本史實的同時,更注重通過歷史學科的教育達到“育人為本,是全體學生得到發(fā)展的教育理念”。
3.對學生學習方法的認識。通過丁丁老師的講授我認識到新教材的講授,要倡導合作探究式性的學習方式,要注意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弊病,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利用課文中的相關史實、史料研讀等欄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將學生活動直接引入教科書體系和課堂學習過程之中。利用課程內容的生動性、啟發(fā)性和開放性,突出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體驗性學習等新的學習方法。
4.對教學方式和方法的認識。通過此次培訓,深刻的認識到
(1)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讓學生學會思考和動手的能力,同時注意與學生平等交流,積極融入到學生的活動中。在授課中注意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
(2)以唯物史觀為指導思想,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判斷,力圖科學、準確地展現中外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全面客觀的敘述重要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及歷史人物;堅持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原則,對歷史問題作出實事求是的評述。
(3)將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理念落實在歷史教材中,充分挖掘和敘述歷史教學內容中與這些方面有密切關系的史事,從歷史發(fā)展的演進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yǎng)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4)體現教材的時代性,既要落實黨和國家提出的一系列指導思想,又要反映歷史學科的發(fā)展趨勢,并要體現當代社會的進步以及適應當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適應學生發(fā)展過程中應提升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需求。
通過這次培訓,我受益匪淺,收貨頗豐,加深了對新教材的理解與體會,反思自己平時的課堂教學,需要學習與改進的地方實在太多。我會從現在做起,不斷熟悉課本內容,對照課表要求,把握好“教”與“學”的關系。
2017年寧夏部編初中歷史教材培訓心得體會2
為了貫徹落實《*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改進新形勢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的意見》,推進義務教育初中歷史國家統(tǒng)編教材的使用,讓每一位歷史教師更好地理解歷史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全面提升教書育人的能力和水平。2017年7月13日在銀川市第九中學舉行了2017年寧夏部編初中歷史教材培訓。來自寧夏各區(qū)縣歷史教研員以及各學校歷史教師共計400人參加了本次培訓。開幕式由區(qū)教研室王俊昌老師主持,銀川市教科所張世惠老師致開幕詞,區(qū)教研室岳維鵬主任從教材的使用,歷史學科的地位等方面來做了鼓舞人心的重要講話。
培訓開始之后首先播放了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同志在北京舉行的部編教材國家級培訓會上的重要講話。朱部長強調,這次國家組織專門力量統(tǒng)一編寫義務教育三科教材,不是對原來教材編寫出版方式的簡單調整,而是著眼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辦好教育、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要從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把好教育系統(tǒng)意識形態(tài)關的戰(zhàn)略選擇、提升義務教育質量奠基工程的高度,充分認識統(tǒng)編三科教材的重大意義。
朱部長指出,統(tǒng)編義務教育三科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為魂、能力為重、基礎為先、創(chuàng)新為上;在內容上,強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國家主權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內容。三科教材將于今年秋季學期統(tǒng)一在全國一年級和七年級首先使用,2018年延伸至二年級和八年級,2019年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
朱部長要求,要充分發(fā)揮三科教材的育人功能,切實抓好使用落實工作。要把國家統(tǒng)編教材的政治方向、價值導向和編寫思想傳遞給更多的教研員和培訓者,傳遞到全國近400萬名三科任課教師,最終匯聚成保障億萬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宏大力量。各地要統(tǒng)一思想,準確理解和把握統(tǒng)編三科教材的思想和內容,提高認識、強化培訓、加強教研、落實保障措施、加強輿論引導,把各項工作做細做實,確保義務教育統(tǒng)編三科教材順利使用。
同時,朱部長對于新教材的培訓工作也做出了具體的指示。并指出2018年和2019年的培訓將按教材的使用進程在每年秋季開學前完成,并覆蓋所有的三科教師。
播放完朱部長講話后,由參與編寫的張靜老師從部編教材教材的介紹、教材分析和教材使用建議三個方面進行了講解。
部編教材介紹:
(1) 教材體現國家意志,是實現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載體。教材工作事關重要,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教材建設,提出要把教材建設作為一項戰(zhàn)略工程、基礎工程,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抓實抓好。對意識形態(tài)屬性較強的教材、涉及國家主權和安全的教材、涉及民族的問題的教材,要不斷強化統(tǒng)籌管理。
(2)教科書放棄了小字部分,全部以宋體字正文形式呈現,每課文字量在千字左右,尚屬適中,但教學實踐中難免要做好取舍,同樣的文字量并不意味著同樣的教學難度,更不意味著同樣的知識含量。一般每課包括3目,個別有4目,其內在邏輯有賴于各位同行教學中仔細梳理。
(3)教科書選用了大量插圖(地圖、歷史文物、遺址遺跡等),并提供了諸多材料供師生選用,體現在教科書為教學素材、為教本與學本的結合的特點,唯有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才可能不因為求全責備而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若求面面俱到則難免顧此失彼。插圖較以往教科書更專業(yè),舍棄了原來低幼化的繪制插圖,但部分人物插圖如秦始皇像、漢武帝像等都選用的現代繪畫風格,而不是從古籍中如《三才圖會》選用,影響了呈現的歷史感,在整個插圖選用中顯得極不協調,試用過程中已經有人提出來并做了調整。
(4)課文注釋較以往有所增加,輔之以“相關史事”“知識拓展”等欄目的設置,可以幫助學生更加順利的完成預習或自學,但也就要求教師能夠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設計更有廣泛針對性的教學以促進更多學生的發(fā)展。可以說,教科書對學生而言讀起來越容易,歷史課對老師來說上起來越難。
(5)正文的部分敘述太過嚴肅,板著面孔,有些出自文言的表述沒有能夠很好的現代化。這一現象也可能是教科書為分工完成,匯總后沒有規(guī)范語言風格,在教科書的可讀性上面沒有做出統(tǒng)一!安牧涎凶x”中的史料大多為文言,學生理解起來難度不小,教科書沒有提供相應的現代漢語解釋,大約會在教師用書中出現,但無疑會增加歷史老師教語文的情形。
部編教材使用的理念、教學內容的調整、教材分析、教學建議:
在部編教材使用的理念方面:
(一)張老師講了新教材使用的三個原則。(1)在課標指導下認真鉆研教科書,歷史教師要用好教科書,必須在鉆研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認真研究教科書的體例、結構、脈絡和內容并以教科書為依托,精心地進行教學設計。因此,教師要鉆研教科書,搞清楚教科書的整體結構及各個組成部分的功用,全面掌握教科書中的基本線索、基本內容、基本概念、基本觀點等;要把每課在全書中的地位,關注課與課之間的聯接,在此基礎上,搞清楚每課課文的具體內容。 (2)理清邏輯,形成歷史認識。七下教材,上承七上教材,下接八上教材。今天上午說的一些重要問題,在教學中需要瞻前顧后,融會貫通,使一些專題性的問題得以前后相連。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梳理清楚每課課文的邏輯層次,而且要將這些重要問題聯通起來,使學生從歷史發(fā)展的大趨勢上認識某一時期的發(fā)展,進而形成整體性、全局性的歷史認識。(3)用教材教歷史,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新教科書是“教本”與“學本”的結合,學生能否用好教書至關重要。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采取有效策略使學生學好、用好教科書。因此,教師要始終關注并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在對基本史實進行必要講述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歷史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的能力,發(fā)展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
(二)張老師講了在新教材的使用中要處理好三個關系。(1)正文與輔助系統(tǒng)的關系。輔助系統(tǒng)包括原始材料,如:歷史文獻、詩文、名人語錄、青銅銘文、石刻碑銘等,也包括來自經典著作的摘錄、摘編等;一般在呈現方式上比較形象生動,可讀性強;選用補充材料的目的是對課文中重要知識點的補充、拓展和深化。(2)文字與圖片的關系。根據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新版教材選用了大量的文物、遺址、繪畫等插圖,以及地圖和圖表等。這些圖片具有再現歷史、展示歷史情境、活化文字內容的特殊功能。表象入手、抓住特征、挖掘歷史信息。(3)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在這個關系中張老師主要強調了“只有教師的教促成了學生的學,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
(三)張老師講了在在教學設計中理清三個邏輯:史:要符合歷史發(fā)展的邏輯;教:教學內容要成為完整、有邏輯的知識體;學: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順序。
在部編教材內容調整方面,張老師詳細的對比了新舊人教版教材的內容,講了調整的內容和原因等,讓我影響非常深刻。
在部編教材分析、教學建議和案例,張老師七年級上冊第一段元和第四單元為例,從課標的表述,具體教學設計,以及教學建議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講解,這對老師們以后的教學有很深刻的啟示。
7月14號的的天氣依然炎熱,可是老師們的培訓熱情卻是很高漲。培訓以一節(jié)錄像觀摩課開始, 這節(jié)觀摩課特別注重史料的解讀,應用史料教學,擴展教材內容。強調教本與學本關系,即以教材學習工具,適合編選史料,讓學生應用教材學習。觀課后,部編初中歷史教材編寫人員張靜老師以專業(yè)的角度對這節(jié)錄像課進行了點評,現場反響熱烈。
接著,張老師針對部編教材七年級上冊教學內容的一些變化進行了講解。 張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幫助大家了解了新教材與舊教材之間的異同,了解了新教材選編的匠心,了解了國家統(tǒng)一使用部編教材的必要性,使大家獲益匪淺,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今后的教學教研工作中。
下午,北京匯文中學歷史教研組組長、部編教材培訓人員丁丁老師針對新教材七年級歷史課例進行了評析。丁丁老師結合具體的教學課件,做了一些分析,讓我感受特別深刻的是對民族政權處理。對民族政權的處理在歷史教學中一直是比較難講的內容。我感覺丁丁老師它的處理是,歷史上不管是處于中央王朝的統(tǒng)轄之下,還是在政權分立的時期,中國疆域內的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的成員。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是中國歷史上不同民族的政權,其控制的區(qū)域也都是中國疆域的一部分。少數民族政權與中央王朝的關系,以及各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關系,是國內不同民族政權之間的關系。這樣的處理是非常好的,對我們以后的教學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我覺得此次培訓將有助于帶動老師們鉆研新教材,能夠使老師更好的使用新教材,同時有助于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改進教學工作,促進全區(qū)歷史教學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