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縣府決定在全縣開展干部作風整頓教育活動,這是我縣黨建工作上的一個創(chuàng)舉。通過開展干部作風整頓教育活動,使我縣干部隊伍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作風上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必將有力地促進黨的政治優(yōu)勢、組織優(yōu)勢和密切聯(lián)系群眾作用的充分發(fā)揮。開展干部作風整頓教育活動,是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加強黨員隊伍自身建設,保持先進性與時俱進,是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提高執(zhí)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亦是發(fā)展經(jīng)濟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保證。我們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的新的發(fā)展階段,要完成好黨所肩負的執(zhí)政任務、歷史責任,廣大干部就必須始終保持先進性,充分發(fā)揮干部先鋒模范作用。開展干部作風整頓教育活動,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永葆黨的生機與活力的迫切需要。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干部隊伍中出現(xiàn)了一些與新的形勢任務不相適應、與“三個代表”的要求不相符合的問題,迫切需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使廣大干部始終保持先進性,確保黨的肌體不受腐蝕,黨的戰(zhàn)斗力不受削弱,黨的形象不受損害,永葆黨的生機和活力。
通過局“開展干部作風整頓教育活動”動員大會上,并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干部作風整頓教育”學習活動,我認識到要想當一個一心為民的好干部,就必須加強自身作風建設,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和大局意識,以胡錦濤提出的“六個堅持”為標準,認真落實省委提出的“五帶頭”,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強化有為工作作風,不斷進取,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
強化進取意識,大力發(fā)揚奮發(fā)有為的工作作風,確保真抓實干。始終保持奮發(fā)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以自己飽滿的工作激情,把心思凝聚到工作事業(yè)上,把功夫下到實際工作中,迎難而上,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同時要解放思想、牢記使命,在自己的崗位上大展才智,釋放出自己的最大能量,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用最大的努力去爭取最好的工作業(yè)績。
二、強化干部意識和服務意識
強化干部意識即牢記黨的宗旨,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終生追求和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自己切實做好平凡崗位上的每一項工作,促進機關作風建設,實實在在地體現(xiàn)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誠心誠意為人民服務這個宗旨,發(fā)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優(yōu)良傳統(tǒng),強化干部意識,自覺加強組織紀律性,作為一名機關干部在組織上要服從領導和工作分配,但思想上要與黨意志保持一致,做到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只有思想上保持了先進性,才能在行動上體現(xiàn)先進性。
三、自覺加強政治和業(yè)務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zhì)
提高綜合素質(zhì),必須保持政治上的堅定性和理論上的完整性。因此必須自覺加強政治和業(yè)務理論理論學習,全面提高理論素養(yǎng),切實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提高綜合素質(zhì),其目的是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普通干部要具有做好本職工作、爭創(chuàng)一流業(yè)績的本領;領導干部要努力增強駕馭市場經(jīng)濟的本領、做群眾工作的本領、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履行崗位職責的本領。
四、樹立干部新形象,發(fā)揮干部模范帶頭作用
要做到平時工作“過得硬”,隨時隨地能成為群眾的榜樣,敢于說出“向我看齊”的口號,切實把干部作風體現(xiàn)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牢記服務宗旨,時常反思和檢查自己在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群眾利益發(fā)生沖突時,是否能夠高風亮節(jié);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是否能夠挺身而出;在生死危難關頭,是否能夠豁得出去。要樹立為民形象,多做加快發(fā)展的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zhì)文化的需要,才是黨的先進性最根本的體現(xiàn)。同時,樹立為民形象還要求每一個干部要有親民、愛民,弄清楚群眾到底想什么、盼什么、爭什么的思想意識,真正把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把群眾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抓在手上,一件一件去落實。要樹立務實形象,要勇于治“虛”治“假”,敢于治“漂”治“浮”,切實做到講實話、知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到工作的落實上去。在各項工作的落實中,發(fā)揮表率作用。作為一名普通干部,要堅持“兩個務必”,進一步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切實履行為人民服務的職責和義務。要腳踏實地地做好本職工作,模范地履行一個干部的職責。正如江澤民同志指出:“領導干部講政治,最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的實踐,體現(xiàn)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和學習上”。無論自己從事什么工作,都要樹立高度的責任和敬業(yè)精神,盡心盡力把工作做好。一切都要以黨和人民利益為出發(fā)點,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計較個人得失;要克服華而不實,飄浮虛榮的工作作風,要做老實人,辦老實事,對工作勤勤懇懇,求真務實。要善于學習,掌握工作的本領。我們從事的工作,是在條件下,面臨許多新問題,新矛盾,新內(nèi)容,沒有雄厚的文化知識,管理知識,現(xiàn)代科技知識,盡管有再好的愿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在任何時候都必須不斷地更新知識,豐富自己的工作技能和實踐本領,善于在工作中開拓創(chuàng)新,提出新的思路和見解,這樣才能把良好的愿望和實際工作效果結合起來,實現(xiàn)動機與效果的統(tǒng)一。
五、要做到堅持學習,樹立正確人生觀
一個優(yōu)秀的干部不是天生具備的,而是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地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才形成的。在這一過程中,認真、系統(tǒng)地學習,特別是學習政治理論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通過努力學習文化,學習科學技術,才能具備建設的業(yè)務能力;只有通過學習政治理論,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鄧小平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才能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備卓越的領導能力,防腐拒變的能力。
江澤民同志多次指出,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首先要講學習講學習是講政治的前提,只有不斷地加強學習,才能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頭腦。我國的革開放和進入了攻堅階段,我們面臨著復雜的形勢,要適應新形勢,完成新任務,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遵守政治紀律,提高政治鑒別力、政治敏感性,防止和排除各種錯誤思想和傾向的干擾。要做到這些,不學習、不用科學的理論武裝思想是不行的。沒有科學理論的武裝,就不能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就不可能有高度自覺的政治意識、堅強的黨性和共產(chǎn)黨人的浩然正氣。我們要聯(lián)系實際工作和思想實際,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改革開放20年來,我們之所以能夠經(jīng)受住國際國內(nèi)各種各樣的考驗,把改革開放和不斷推向前進,從根本上說靠的是鄧小平理論的指導,靠的是全黨對這一理論的學習和實踐。今后,我們要戰(zhàn)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取得建設有*的的新勝利,仍然要靠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仍然要靠全黨全國人民深入學習、認真實踐這一科學理論。黨的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在黨章中明確規(guī)定中國共產(chǎn)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號召全黨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的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五大的要求,進一步增強學習鄧小平理論的自覺性和緊迫感,掀起學習的新高潮。
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在思想上保持高尚的境界。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但精神境界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學習和實踐中培養(yǎng)和塑造的。講正氣,必須養(yǎng)正氣,這就要不斷的學習和讀書,知識多了,本領就會增大,精神境界就會提高。讀書使人高潔。在這方面,老一輩革命家為我們作出了光輝的榜樣。一個不讀書、不學習的人,必然會鼠目寸光。改革開放以來,面對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出現(xiàn)的新形勢,一些人之所以犯錯誤,甚至犯罪,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不讀書、不學習,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六、一個合格的干部,就要克勤克儉,生活上嚴要求
古人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錚錚言詞,現(xiàn)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今天,我們干部應繼承先賢的優(yōu)良品質(zhì),具有更高尚的情操。我們孜孜追求的是全國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斷提高我國的綜合實力,維護世界和平。當然,這不是說干部要做苦行僧,干部也同樣需要一定的物質(zhì)享受;但是,在物質(zhì)享受面前,每個干部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國家的關系,用黨紀國法管好自己的頭腦,管好自己的手和嘴。今天,面對著燈紅酒綠、花花世界,有些同志變得昏昏然,在物質(zhì)享受面前翻了船。這方面的例子太多太多,盡管這些人只是干部隊伍中的少數(shù),但他們的行為已經(jīng)給我們黨抹了黑,在人民群眾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這一現(xiàn)實應該引起我們的警覺。
我們每個干部在生活中應該做到,一、生活待遇上不攀比,要比貢獻、比業(yè)績;一比待遇,就會比出問題來;二、非分之想不可有。的分配原則是按勞分配,你拿了應得的報酬,晚上睡覺也安穩(wěn);三、艱苦奮斗的作風不可丟。要提倡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反對大手大腳,暴殄天物,杜絕腐敗現(xiàn)象的滋生蔓延;四、遵紀守法,接受監(jiān)督,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蝕。只有增強法制觀念,完善監(jiān)督機制,才能從組織上腐化墮落的通道。
在新的形勢下,我們每個干部只有把握時代的脈搏,結合實際,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時刻不忘黨的性質(zhì)和宗旨,才能永遠保持我們干部的純潔性;也只有這樣,才能不辱使命,成為建設有的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