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打燈籠的歇后語下一句及來歷介紹

思而思學(xué)網(wǎng)

外甥打燈籠的歇后語下一句:照舊(舅)

古代人不分家,舅舅和外公外婆是一家的,外公外婆年老,走路不便,便由舅舅提著燈籠送到外甥家。而“照舊(舅)”的歇后語就是后人為了表達“按照以前的辦法”,取“舅”的諧音創(chuàng)造的。

【成語典故】:

剛剛過去的春節(jié),是在愛人的老家過的,意外的在他的老家竟然解開了一個長久以來不明白的問題。

愛人的老家在陜西咸陽,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是一片滄桑古老、有著深厚歷史沉淀的土地,有很多淳樸的傳統(tǒng)風俗和民俗文化都是從這里發(fā)源的且保留至今。比如,每到過年,當舅舅的就要給自己的外甥、外甥女送燈籠,一直到他們滿燈(第一個本命年即虛十三歲)。

按關(guān)中風俗,正月初一到初五為外甥給舅舅拜年的時間,正月初五到十五是舅舅給外甥送燈籠的時間。以往,舅舅給每個外甥要送一個燈籠、一把蠟,每逢正月十五,12歲以下的孩子要打上娘舅送的燈籠,以示來年心明眼亮,茁壯成長。而燈籠上一般都會印有“長命百歲”等祝福的話語。

記者的家鄉(xiāng)臨汾是沒有這個風俗的,關(guān)中這個風俗吸引了記者的好奇,莫非,外甥打燈籠??照舅(舊)這個歇后語的嚴厲與此風俗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對此,記者詢問了多位鄉(xiāng)鄰,有的說,是因為先有這句歇后語,而有的則說,燈籠是舅舅給外甥送的“眼睛”。但似乎總覺得不盡如人意。終于,村里的一位老者告訴了記者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他對此風俗的解釋為,是先有習俗后有歇后語的,而習俗要追溯到我國農(nóng)耕時代。

當時,由于自然、戰(zhàn)爭、醫(yī)療等因素,不少小孩會夭折,人們最基本的愿望是五谷豐登、人丁興旺,送燈取“燈”的諧音“丁”,祝愿“人丁興旺”。那時,女兒出嫁后,第一年的正月,如果女兒未生育,娘家人要送燈籠給女兒家,希望女兒能多子多孫。女兒生了孩子后,娘舅要一直給孩子送燈到12周歲,因為在古代12歲算已長成成年人,不易夭折。舅舅給外甥一般送蓮花燈、麒麟燈、石榴燈、長命富貴燈,都表達了“人丁興旺”的祝愿。而且燈籠要在元宵節(jié)燒掉,意味著紅紅火火,而且來年還要送新的,所以不能留舊的。隨著燈技的發(fā)展,制作燈籠的材料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現(xiàn)在的燈籠用的是塑料、電子燈,燈籠都不燒掉,來年舅舅只送一副電池就好了。

關(guān)于外甥和舅舅的歇后語:

舅舅揍外甥 ??白挨

舅舅打外甥 ??沒說

舅舅說外甥 ??白說

老舅舅拉破二胡 ??陳詞濫調(diào)

見了官老爺叫舅 ??高攀 舅老爺請春客 ??奉陪到底

七姑八舅抬食盒 ??彬彬(賓賓)有禮

外甥打舅 ??公事公辦;情理難容

妗子改嫁 ??沒救(舅)

外公死兒 ??沒救(舅)

外甥戴孝 ??沒救了(沒舅了)

外婆死了兒子 ??無救(無舅)

外婆得了個小兒子 ??有救(舅)了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