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熊宇杰教授課題組基于應用廣泛的半導體硅材料,采用金屬納米結構的熱電子注入方法,近期設計出一種可在近紅外區(qū)域進行光電轉換且具有力學柔性的太陽能電池,國際重要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日前發(fā)表了該成果。
太陽能利用是解決當前能源和環(huán)境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成為各國研究的熱點。據(jù)了解,在各種能源轉化形式中,電能具有清潔方便、易儲存及輸送等優(yōu)勢,光電轉換成為主要的太陽能利用方式。但目前大多數(shù)太陽能電池都是針對可見光進行吸收,占太陽光52%的近紅外光并沒有得到高效利用,因此增強這部分光的吸收和利用成為關鍵問題。
近期,熊宇杰課題組基于先前研究的半導體-金屬界面,創(chuàng)造性地將具有近紅外光吸收性能的銀納米片與硅納米線集成在一起,構筑了兩種不同的光伏器件,近紅外光區(qū)光電轉換性能均得到提高。在近紅外光照下,銀納米片產(chǎn)生的熱電子可以直接注入硅半導體中,將該波段中的光電轉換效率提高了59%。
另一方面,傳統(tǒng)的即太陽能電池必須加工成堅硬的板塊狀物件,這限制了日常應用。熊宇杰課題組對商用硅片進行納米化處理,并結合銀納米片的近紅外光吸收性能,制造出具有力學柔性的近紅外太陽能電池。
專家介紹,該工作通過納米制造和納米合成兩種納米技術的有效結合,實現(xiàn)了具有廣譜光吸收的復合結構界面設計,并發(fā)展了一種簡便有效的近紅外柔性太陽能電池制造方法,將有望用于發(fā)展智能溫控型太陽能電池及可穿戴太陽能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