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支業(yè)務管理制度制定的政策依據有哪些

思而思學網

財務是公司的命脈。如何規(guī)范財務工作,促進公司經營業(yè)務的發(fā)展?一切都得從財務管理制度開始。如何建立起健康的財務管理制度?以下是收支業(yè)務管理制度制定的政策依據,供參考。

篇一:收支業(yè)務管理制度制定的政策依據

一、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原則

基層工會組織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勤儉節(jié)約的有關規(guī)定和全國總工會《關于加強工會經費財務管理和審計監(jiān)督切實管好用好工會經費的通知》精神,發(fā)揚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切實加強工會經費收支管理,堅決制止奢侈浪費,合理有效地使用資金。要堅持工會經費為工會工作和職工群眾服務的方向,確保工會經費取之于職工用之于職工,把更多工會經費用在職工身上,為職工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讓工會經費真正惠及職工群眾和工會會員。

基層工會的經費收支管理,要貫徹以下原則:

(一)遵紀守法原則。各項經費收支,必須嚴格執(zhí)行中央規(guī)定、國家法律法規(guī)、所在地方政府和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有關規(guī)定,認真執(zhí)行工會財務會計制度,遵守財務紀律。

(二)依法獲取原則;鶎庸母黜検杖胍鶕吨腥A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和《中國工會章程》的規(guī)定,依法獲取。

(三)經費獨立原則。基層工會要依法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單獨開設銀行賬戶,實行工會經費獨立核算。

(四)預算管理原則。基層工會經費各項支出應當全部納入預算管理,按照全國總工會《工會預算管理辦法》執(zhí)行。

(五)服務職工原則;鶎庸涃M使用要突出重點,優(yōu)化支出結構,集中財力保證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開展職工服務和工會活動。

(六)勤儉節(jié)約原則;鶎庸瀼刂醒雲栃泄(jié)約,反對浪費的要求,經費使用要精打細算,少花錢多辦事,節(jié)約開支,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七)民主管理原則。要依靠職工和工會會員管好、用好經費,定期公布賬目,實行民主管理,接受職工和工會會員監(jiān)督以及經費審查委員會審查。

二、工會經費收入范圍

基層工會的各項經費收入,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中國工會章程》的規(guī)定,依法獲得。包括:

(一)工會會員繳納的會費。(職工工資總額的0.5%,據了解很多單位根本未執(zhí)行此條。如果借調、掛職、臨時工有繳交會費,也可以享受工會福利。)

(二)建立工會組織的單位按每月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2%向工會撥繳的經費,或上級工會委托稅務機關代收工會經費后按規(guī)定比例轉撥基層工會的經費。(有些地方在部門預算中直接代扣這部分抵減預算,有的要單位計提然后全額繳入工會而后工會返還60%。)

(三)上級工會補助的款項。(如幫扶補助、勞模慰問、困難補助、專項補助等,以上級的相關要求管理使用。)

(四)單位行政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中國工會章程》和國家的有關規(guī)定給予工會組織的補助款項。(單位公用經費有結余可以適當補助,要有合理的理由,一事一補,一般每年不超一次,工會要履行報告審批制。比如補助離退休人員工會福利。)

(五)工會所屬的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上繳的收入。(一般行政事業(yè)單位的工會沒有那么財大氣粗,可能某些部委和大中型企業(yè)是有此塊收入。)

(六)基層工會對外投資取得的收益。(如上。)

(七)其他收入。(如資產租賃變賣收入、利息收入、捐助收入等。)

三、工會經費支出范圍(重點章節(jié),請好好了解掌握)

工會經費應當全部用于為職工服務和開展工會活動;鶎庸凑账谑〖壒_定的經費分成比例,及時足額上解經費。工會經費支出包括:

(一)工會為會員及其他職工開展教育、文體、宣傳等活動產生的支出;鶎庸攲䥺T繳納的會費全部用于會員活動支出。

1.職工教育方面。用于工會開展職工教育、業(yè)余文化、技術、技能教育所需的教材、教學、消耗用品;職工教育所需資料、教師酬金;優(yōu)秀學員(包括自學)獎勵;工會為職工舉辦法律、政治、科技、業(yè)務、再就業(yè)等各種知識培訓等。

2.文體活動方面。用于工會開展職工業(yè)余文藝活動、節(jié)日聯歡、文藝創(chuàng)作、美術、書法、攝影等各類活動;文體活動所需設備、器材、用品購置與維修費;文藝匯演、體育比賽及獎勵費(適當小獎品或現金獎勵);各類活動中按規(guī)定開支的伙食補助費、夜餐費等;用會費組織會員觀看電影、開展春游秋游等集體活動。(基層工會組織用會費組織會員觀看電影、開展春游秋游等集體活動,當會費不足時,基層工會可以用工會經費予以適當彌補。工會組織的會員春游秋游,應嚴格控制在單位所在城市,并做到當日往返。)

3.宣傳活動方面。用于工會開展政治、時事、政策、科技講座、報告會等宣傳活動;工會組織技術交流、職工讀書活動、網絡宣傳以及舉辦展覽、板報等所消耗的用品;工會組織的重大節(jié)日宣傳費;工會舉辦的圖書館、閱覽室所需圖書、工會報刊以及資料費等。

4.其他活動方面。除上述支出以外,用于工會開展的技能競賽費用及其他活動的各項支出。

(二)工會直接用于維護職工權益的支出。包括工會協(xié)調勞動關系和調解勞動爭議、開展職工勞動保護、向職工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服務、對困難職工幫扶、向職工送溫暖等發(fā)生的支出及參與立法和本單位民主管理、集體合同等其他維權支出。(維權幫扶支出)

(三)工會培訓工會干部、加強自身建設及開展業(yè)務工作發(fā)生的各項支出。包括開展工會干部和積極分子的學習和培訓所需教材資料和講課酬金等;評選表彰優(yōu)秀工會干部和積極分子的獎勵;組織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和協(xié)作活動;召開工會代表大會、委員會、經審會以及工會專業(yè)工作會議;開展外事活動、工會組織建設、建家活動、大型專題調研;經審經費、基層工會辦公、差旅等其他專項業(yè)務的支出。(日常運行支出)

(四)工會從事建設工程、設備工具購置、大型修繕和信息網絡購建而發(fā)生的支出。包括房屋建筑物購建、辦公設備購置、專用設備購置、交通工具購置、大型修繕、信息網絡購建等資本性支出。(資產購建支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規(guī)定,各級人民政府和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應當為工會辦公和開展活動,提供必要的設施和活動場所等物質條件。

在行政方面承擔資本性支出的經費不足,并且基層工會有經費結余的情況下,工會經費可以用于必要的資本性支出。

(五)對工會管理的為職工服務的文化、體育、教育、生活服務等獨立核算的事業(yè)單位的補助和非獨立核算的事業(yè)單位的各項支出。

(六)由工會組織的職工集體福利等方面的支出。主要用于工會組織逢年過節(jié)向全體會員發(fā)放少量的節(jié)日慰問品(省級工會一般會規(guī)定限額,一般人年均不超1000-1200元,全年發(fā)放總金額控制在當年工會經費收入的30%以內),會員個人和家庭發(fā)生困難情況的補助,以及會員本人過生日的慰問等。(傳統(tǒng)年節(jié)的副食品水果、月餅、粽子,200塊左右生日蛋糕券、鮮花、慰問金等)

(七)以上支出項目以外的必要開支。

篇二:收支業(yè)務管理制度制定的政策依據

第一條目的

為全面反映公司經濟活動情況,及時提供經濟運行活動中的重要信息,增強內部管理的時效性、針對性及對未來發(fā)展趨勢的預見性,全面提高公司經濟效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條 范圍

本制度規(guī)定了公司財務分析的評價指標、分析內容、分析方法和程序,適用于集團公司財務分析工作。

第三條 財務報告評價指標

總結和評價公司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財務指標包括償債能力指標、營運能力指標、盈利能力指標。具體包括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應收帳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資本金利潤率、銷售利稅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社會貢獻率等。

第四條 財務分析內容

〈一〉資金分析

主要分析資金來源的構成及其合理性,資金分布情況及各類資金占用的結構比例,資金使用的效果及其合理性。通過資金分析著重指出資金在籌集、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潛力,提出進一步改善資金管理的建議和措施,促使企業(yè)提高貨款回收率,壓縮資金占用,減少資金使用,加速資金周轉,確保資金收支平衡,以保證生產經營及基建、技改、還貸任務的資金需要。

〈二〉 成本分析

主要分析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及與上年平均可比單位成本的對比分析,剖析影響本期成本變動的因素及產品產量、材料消耗量、費用支出額分別對成本升降的影響數額,揭示成本管理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存在的問題,提出降低成本的具體措施,以促使生產部門提高產品產量,降低材料消耗,壓縮制造費用。

〈三〉期間費用分析

主要通過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的本年計劃及上年同期對比分析,剖析影響本期期間費用與計劃、與上年同期相比而變動的因素,分析各項費用支出的合理性,揭示費用支出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壓縮各項費用支出的具體措施。

〈四〉 銷售收入分析

主要通過銷售收入與本年計劃及上年同期的對比分析,剖析影響本期銷售收入增減的因素,分析銷售數量、銷售價格、銷售結構分別對銷售額的影響,揭示銷售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找出潛力,提出增加銷售收入的具體措施。

〈五〉利潤分析

主要通過本期利潤完成情況與本年計劃及上年同期的對比分析,剖析銷售數量、銷售價格、銷售稅金、銷售成本、銷售結構、期間費用、營業(yè)外收支等因素對本期利潤的影響,分析影響利潤變動的主、客觀因素,揭示經濟運行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尋找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提出增加利潤的具體措施。

〈六〉 財務狀況分析

主要是通過償債能力指標、盈利能力指標與本年計劃及上年同期的對比分析,剖析影響各財務指標增減變動的原因,揭示經濟運行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尋找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

第五條 財務分析的職責

〈一〉 財務分析由各財務部負責編制,于次月5日前報財務部。

〈二〉 財務部負責集團公司的財務分析,于次月8日前報分管領導,經簽批后報總經理及相關領導。

第六條 財務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一〉財務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對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連環(huán)替代法、差額分析法和定基替代法等。實際在進行分析時,應根據不同的分析內容合理選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二〉 財務分析要遵循以下程序:

1. 明確分析目的,廣泛收集資料,全面掌握情況;

2. 通過采用指標對比分析等定量分析法,找出差異,計算出各因素的影響程度;

3. 分析經濟活動中存在的矛盾,抓住關鍵問題;

4. 綜合評價,提出改進措施。

第七條 編寫財務分析報告的要求:

〈一〉 堅持從實際出發(fā),注重事物的聯系,用全面地、發(fā)展地觀點看待問題。

〈二〉 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堅持定量分析為主;

〈三〉 分析內容要簡明扼要,突出重點;

〈四〉 觀點正確,證據充分,用數據說明;

〈五〉 綜合評價,提出改進措施;

〈六〉 財務分析報告要編報及時。

第八條對財務分析中發(fā)現的問題

財務部應下發(fā)書面整改通知,明確整改目標、整改時限,并抄報公司分管領導。在要求的整改期限內,逐月對各部門的整改情況進行考核、監(jiān)督,并提出獎罰意見。

第九條 附則

本制度由財務部起草并歸口管理。

附: 財務分析暫行提綱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