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鑒賞快速規(guī)范答題方法
(一)詩歌主題的快速把握
1.看背景
孤桐王安石
天質(zhì)自森森,孤高幾百尋。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明時思解慍⑴,愿斫五弦琴⑵。
[注釋]①明時,政治清明的時代;慍,疾苦、怨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據(jù)《孔子家語》記載:帝舜曾一面彈著五弦琴,一面唱“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積極變法的經(jīng)歷,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時代背景,就不難把握此詩的主題。王安石在這首詩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為他的人格寫照:盡管在變法中,他受到種種打擊,但他志存高遠,正直不屈;經(jīng)歷的磨難越多,斗志越堅;為了天下蒼生,不惜粉身碎骨2.看體裁
抒情詩要注意把握詩人在詩歌中傳達出來的情感。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其目的就是抒發(fā)情感,該詩的主題是:壯志未酬的華發(fā)之嘆。再看下面這首詩:
泊秦淮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抒情詩,然后把握其情感:諷諫唐朝統(tǒng)治者,貪圖享樂,當心亡國。
如果是敘事詩,則可從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進而概括詩歌的主題。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應把握詩中的兩個悲劇人物:琵琶女,當年色藝雙絕,后來淪落江湖;白居易,當年名滿京城,后來謫居江州。從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劇,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屈原、賈誼、李廣、陶潛、李白、杜甫等無數(shù)杰出人才的悲劇。根據(jù)詩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該詩的主題:奇人數(shù)奇(數(shù)奇,命運不好)的才子之悲。
如果是哲理詩,概括主題時則應揭示詩中所蘊含的哲理。請看下面這首詩: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哲理詩,然后就能較快地知道,此詩明寫登山的感受,實為談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績時,萬萬不可自得自滿,而應不斷進取。
3.看技法
從詩歌的技法入手,有時也能迅速地把握詩歌的主題。例如:
烏衣巷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此詩采用的寫法,一為用典,“朱雀橋”“烏衣巷”為東晉的繁華之地,“王謝”為東晉權貴豪門。一為借景抒情,“野草花”“夕陽斜”,這些景物讓人聯(lián)想到蕭條衰;舊時的堂前燕,目睹了王謝家族的富貴榮華,現(xiàn)在只能飛入尋常百姓家。從技法入手,可以在字里行間感受到詩人昔盛今衰的王朝悲歌。在這首詩中,詩人很可能就在感嘆唐王朝的衰敗。
4.看意象
意象:作品中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chuàng)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xiàn)的主觀情意。如“梅”就帶上了清芳高潔、傲雪凌霜的意趣。從詩歌的意象入手,往往能夠迅速地把握主題。
例如:
鵲橋仙•夜聞杜鵑陸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曉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
催成清淚,驚殘⑴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⑵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注釋]①驚殘:驚醒。②故山:即家鄉(xiāng)。
閱讀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陸游在南鄭(今陜西省)做四川宣扶使王炎的幕僚,積極參加抗金戰(zhàn)爭,戰(zhàn)績顯著。正當前線節(jié)節(jié)勝利,即將收復長安之際,王炎調(diào)往都城臨安樞密院,陸游也被調(diào)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離開抗戰(zhàn)前線。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寫,是“借物寓言”之作。
我們知道,與杜鵑鳥相關的有一神話故事: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人們從杜鵑嘴角的紅色聯(lián)想到“杜鵑啼血”,從杜鵑的叫聲聯(lián)想到“何不歸去”。于是古詩中的杜鵑往往與凄涼、哀傷、思歸聯(lián)系在一起。那么,詩人想回到哪里去呢?聯(lián)系詩人的生平與提供的背景,可以聯(lián)想到,詩人希望回到抗戰(zhàn)前線,報效國家,但主和派當權,詩人于是發(fā)出報國無門的悲嘆。
詩歌的閱讀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學生在古詩鑒賞備考中,應熟知一些常見意象的寓意。
5.看關鍵語言(標題、結句、詩眼)
古詩中的關鍵語言,例如,標題、結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詩眼的詞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詩歌主題的信息。請看下面幾首詩:
秋思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從標題中的“秋思”和詩句中的“家書”,即可得知該詩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鵲橋仙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從本詩的結句,即可得知詩人在此詩中表達的愛情觀??“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柄p鴣天•西都⑴作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⑵,天教懶慢帶⑶疏狂。曾批給露支風敕⑷,累奏留云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⑤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注釋]①西都:指洛陽。宋時稱洛陽為西京。②清都:傳說中天帝的居處。山水郎:詞中指為天帝管理山水的郎官。③懶慢帶:一作“支付與”。④曾批給露支風敕:一作“曾批給雨支風券”。⑤玉樓金闕:指汴京的宮殿。
從詞中“幾曾著眼看侯王”,即可迅速把握該詞的主題:蔑視權貴。
(二)詩歌技法的快速把握
1.要牢固、準確地掌握古代詩歌常用的技法。比如,詞法,句法,修辭手段,表現(xiàn)手法。
下面,側重談談古代詩歌中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
⑴托物言志
托,寄托,借助;物,客觀事物;言,表達;志,志向,志愿,思想,情感,哲理,等等。簡單地說,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體外物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例如:
瀑布聯(lián)句李忱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此詩借寫瀑布,表達對社會人生的思考:應志存高遠,不畏艱辛,努力實現(xiàn)人生目標。
⑵用典
古典詩歌中常常引用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來表達思想情感,這就叫作用典。
例如:
詠懷古跡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詩中借用王昭君的典故??王昭君因君王昏庸(畫圖省識春風面),盡管國色天香,也只能演出“獨留青冢向黃昏”“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的人生悲劇??抒發(fā)了怨恨之情:如君王昏庸,杰出人才往往只能演出人生悲劇。
⑶借景抒情
“一切景語皆情語”,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斷古典詩歌有無意境的重要標志。借景抒情,是古典詩歌常用的手法。比如馬致遠的《秋思》,句句是寫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統(tǒng)一起來。
1古代詩歌鑒賞題的模板是什么
第一種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chǎn)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像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diào)。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5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jīng)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xiàn)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第二種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xiàn)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xiàn)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鞍材艽菝颊垩聶噘F,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詠物詩;托物寓理,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般是哲理詩。
描寫手法主要有:(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2)聯(lián)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3)對比。(4)白描。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田野無閑田,農(nóng)夫皆餓死”。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有:(1)比興。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2)比喻。(3)擬人。(4)夸張。(5)雙關。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
4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huán)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分析語言特色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diào)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5答題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疤鋾r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zhì)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xiàn)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jīng)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5答題示例:
南浦別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答:同意?,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第五種模式一詞領全詩型
1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3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1古詩鑒賞答題技巧解析
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鑒賞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現(xiàn)手法諸如用典、烘托、渲染、鋪陳、比興、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征法、雙關法等等。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夸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比擬、設問、反問、反復等。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有:準確、生動、形象、凝練、精辟、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yōu)美、絢麗、含蓄、質(zhì)樸、自然等。復習時要系統(tǒng)歸納各種表達技巧,儲備相關知識。首先要弄清這些表達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再結合具體詩歌進行仔細體味、辨析。
至于評價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則包括總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局限性等。
總之,鑒賞古代詩詞,第一步,把握詩詞內(nèi)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細讀標題和注釋;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lián)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說明表達作用。第三步,評價內(nèi)容觀點:1概括主旨;2聯(lián)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
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準確、簡明、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