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識別出誰是貧困戶,是精準扶貧的基礎和前提。yuwenm小編整理了扶貧攻堅民主生活會領導發(fā)言材料,歡迎欣賞與借鑒。
扶貧攻堅民主生活會領導發(fā)言材料【篇一】
推進精準扶貧,加大幫扶力度,是緩解貧困、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也是全省實現(xiàn)全面小康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一場攻堅戰(zhàn)。那么,如何做到精準扶貧呢?
(一)精確識別,這是精準扶貧的前提。通過有效、合規(guī)的程序,把誰是貧困居民識別出來?偟脑瓌t是"縣為單位、規(guī)?刂、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tài)管理";開展到村到戶的貧困狀況調查和建檔立卡工作,包括群眾評議、入戶調查、公示公告、抽查檢驗、信息錄入等內容。過去,全國曾開展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fā)政策"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試點,實踐表明,這樣識別扶貧對象雖然有一定效果,但是程序繁瑣、操作性不是很強。我省宜賓等一些地方探索的"比選"確定扶貧對象的扶貧"首扶制度",也是一個精確識別的好辦法。其具體作是:根據(jù)國家公布的扶貧標準,村民先填申請表,首先由村民小組召開戶主會進行比選,再由村"兩委"召開村、組干部和村民代表會議進行比選,并張榜公示;根據(jù)公示意見,再次召開村、社兩級干部和村民代表會議進行比選,并再次公示;如無異議,根據(jù)村內貧困農戶指標數(shù)量,把收入低但有勞動能力的確定為貧困農戶?傊徽摬扇『畏N方式識別,都要充分發(fā)揚基層民主,發(fā)動群眾參與;透明程序,把識別權交給基層群眾,讓同村老百姓按他們自己的"標準"識別誰是窮人,以保證貧困戶認定的透明公開、相對公平。
(二)精確幫扶,這是精準扶貧的關鍵。貧困居民識別出來以后,針對扶貧對象的貧困情況定責任人和幫扶措施,確保幫扶效果。就精確到戶到人來說,重點為:一是堅持方針。精確幫扶要堅持 強調的"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工作方針,重在從"人""錢"兩個方面細化方式,確保幫扶措施和效果落實到戶、到人。
二是到村到戶。要做到"六個到村到戶":基礎設施到村到戶、產業(yè)扶持到村到戶、教育培訓到村到戶、農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戶、扶貧生態(tài)移民到村到戶、結對幫扶到村到戶。真正把資源優(yōu)勢挖掘出來,把扶貧政策含量釋放出來。
三是因戶施策。通過進村入戶,分析掌握致貧原因,逐戶落實幫扶責任人、幫扶項目和幫扶資金。按照缺啥補啥的原則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實施水、電、路、氣、房和環(huán)境改善"六到農家"工程,切實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幫助發(fā)展生產,增加收入。
四是資金到戶。在產業(yè)發(fā)展上,可以推行遂寧市船山區(qū)唐春村的專項財政資金變農戶股金的模式,也可以通過現(xiàn)金、實物、股份合作等方式直補到戶;在住房建設上,可以推行南江縣農村廉租房的作法;技能培訓、創(chuàng)業(yè)培訓等補助資金可以直補到人;對讀中、高職學生的生活補貼、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學的資助費用,可通過"一卡通"等方式直補到受助家庭;異地扶貧搬遷、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等項目補助資金可以直接向扶貧對象發(fā)放。
五是干部幫扶。干部幫扶應采取群眾"點菜"、政府"下廚"方式,從國家扶貧政策和村情、戶情出發(fā),幫助貧困戶理清發(fā)展思路,制定符合發(fā)展實際的扶貧規(guī)劃,明確工作重點和具體措施,并落實嚴格的責任制,做到不脫貧不脫鉤。
(三)精確管理,這是精準扶貧的保證。一是農戶信息管理。要建立起貧困戶的信息網(wǎng)絡系統(tǒng),將扶貧對象的基本資料、動態(tài)情況錄入到系統(tǒng),實施動態(tài)管理。對貧困農戶實行一戶一本臺賬、一個脫貧計劃、一套幫扶措施,確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眾、扶到群眾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終根據(jù)扶貧對象發(fā)展實際,對扶貧對象進行調整,使穩(wěn)定脫貧的村與戶及時退出,使應該扶持的扶貧對象及時納入,從而實現(xiàn)扶貧對象有進有出,扶貧信息真實、可靠、管用。
二是陽光操作管理。按照國家《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對扶貧資金建立完善嚴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貧資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貧對象、扶貧項目公告公示公開制度,將篩選確立扶貧對象的全過程公開,避免暗箱操作導致的應扶未扶,保證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在陽光下進行;筑牢扶貧資金管理使用的帶電"高壓線",治理資金"跑冒滴漏"問題。同時,還應引入第三方監(jiān)督,嚴格扶貧資金管理,確保扶貧資金用準用足,不致"張冠李戴"。
三是扶貧事權管理。對扶貧工作,目前省、市、縣三級分別該承擔什么任務并不十分明確,好像大家都在管錢、分錢,監(jiān)督的責任也不清晰;專項扶貧資金很分散,涉及多個部門,各個部門的責任也不清晰,F(xiàn)在,省委已經明確,省、市兩級政府主要負責扶貧資金和項目監(jiān)管,扶貧項目審批管理權限原則上下放到縣,實行目標、任務、資金和權責"四到縣"制度,各級都要按照自身事權推進工作;各部門也應以扶貧攻堅規(guī)劃和重大扶貧項目為平臺,加大資金整合力度,確保精準扶貧,集中解決突出問題。
扶貧攻堅民主生活會領導發(fā)言材料【篇二】
一、模糊的標準如何換來所謂的精準?
建檔立卡時,認定貧困戶的標準簡單得幾乎讓人難以相信,人均純收入低于2736元的就是貧困戶,這個標準看起來似乎是有道理的,低于2736元不是貧困還會是什么,但是細細想來,這個標準是經不起推敲的。第一個問題是2736元這個標準是怎么來的,據(jù)說是根據(jù)全國的一個什么平均水平,對于統(tǒng)計上的數(shù)據(jù),看看哄大家開心還是沒有問題的,真要拿這個數(shù)據(jù)來做決策,我只能說“呵呵”;第二個問題是誰能真正知道農民的收入是多少,說實話,我多少還有個大學學歷,但要問我一年的收入,而且要精確到元,我還是只能說“呵呵”,更不要說平均受教育水平連初中都不到的農民伯伯,于是只能憑干部們去給農民伯伯們算賬,可以農民伯伯們越來越聰明,知道貧困戶是有政策的,他不會告訴你他家有多少存款,去年到底掙了多少錢,干部們只能憑經驗去估算,所以可以肯定地說當時認定貧困戶的時候至少99%的農民收入是不準確的,因此會產生不少的邊緣戶,明明情況差不多的兩戶因為算帳的問題導致一家是貧困戶,可以享受很多政策,而另一家卻成了一般戶,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別人享受政策,最終會因為強烈的現(xiàn)實反差走向上訪之路;第三個問題是人均純收入真的是衡量貧困程度的唯一標準嗎。這里要搞清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概念。農民人均純收入,指農村住戶當年從各個來源得到的總收入相應地扣除所發(fā)生的費用后的收入總和。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扣除的只能是生產成本,至于醫(yī)病用了多少、讀書用了多少都不能計算在內。舉個例子,如果張三家3個人,今年收入了20000元錢,買種子、肥料、飼料等生產性支出用了5000元,兒子讀書用了3000元,日常生活用了8000元,看病用了6000元,那個張三家的年人均純收入為(20000-5000)/3,即5000元錢,各位,你們沒有看錯,這就是人均純收入的計算方式,完全沒有考慮吃飯、讀書、看病等必須生活支出,按這個標準算,張三家就不是貧困戶,你如果去問張三是否已經脫貧,他只能“呵呵”,原因是張三家今年的實際收入為20000-5000-3000-8000-6000=-2000元,也就是說張三家今年還需要借2000元才能過日子,現(xiàn)在明白了,人均純收入低于2736元的肯定是貧困戶,但是高于這個數(shù)的說不定也是貧困戶,因此只以人均純收入作為識別貧困戶的標準是非;奶频。在面對大提出的精準扶貧的新課題的時候,太過倉促的動作導致識別標準體系極不完善,看似精準、實則模糊的標準對后面所有的工作都帶來了不可估量的麻煩。
二、以己昏昏如何能夠使人昭昭?
用突如其來來形容精準扶貧工作一點都不過分,從6月剛聽說到2015年底已經成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從中央到地方層層簽訂責任書、層層傳導壓力,面對如此重的壓力,各級扶貧部門來不及進行試點、來不及有一個完整的政策設計甚至于來不及有一個完整的工作思路就憑感覺開始開展工作,而且似乎所有的工作都是緊急任務,不管是入戶調查還是幫扶規(guī)劃,都是“張口要閉口到”,可以想象這樣的工作必然以大量的資源浪費、大量的朝令夕改和大量的虛假數(shù)據(jù)為代價。先從資源浪費說起吧,貧困戶的基本情況調查前前后后至少填過四次表,第一次是國扶辦的系統(tǒng)錄入,那次的信息相對簡單,確實需要完善,可是沒人來做這件事,于是基層紛紛自己設計表格,再次填報,當這件事做完后,縣市里突然反應過來了,于是重新設計一套表格,再填一次吧,沒關系,反正事不過三,可事情真的要過三,這個時候省上也反應過來了,要建一個自己的系統(tǒng),用統(tǒng)一的表格,于是前面所有的工作又白做了,繼續(xù)填表吧。。。。。。為什么當初國扶辦的系統(tǒng)不能再完善一點,為什么省上不能更前瞻一點,就算基層干部的勞動力不值錢,但每一次的填報的紙總要用錢吧。再說說朝令夕改的事,貧困戶的識別標準是2736元,在2015年脫貧的時候先說的是以3400元為標準,于是大家都按3400元的要求填報各項表格,當大家都要完成的時候,省上的系統(tǒng)卻告訴大家3400元是不對的,要按2800元這個標準,那基本上就宣告前面的措施、規(guī)劃、收調查全部報廢,就一個標準都還沒有統(tǒng)一,讓基層如何開展工作,更可笑地是系統(tǒng)的錄入,開始系統(tǒng)沒有制定規(guī)則、也沒有確定數(shù)據(jù)之間應有的邏輯關系,結果是邊錄入系統(tǒng)、系統(tǒng)邊進行修改和升級,系統(tǒng)的每一次升級都意味著前面大量工作無用。最后說說數(shù)據(jù)的事情,扶貧部門對數(shù)據(jù)要求非常嚴格,力求真實反映數(shù)貧困戶的具體情況,可是給基層的時間卻很有限,經常是要求在兩三天的時間里完成,要數(shù)據(jù)真實必須入戶調查,要入戶調查必然需要大量的時間,需要大量的時間?開什么玩笑,時間緊、任務重,沒時間!不按時完成任務又要問責,怎么辦,編吧,領導喜歡什么樣的數(shù)據(jù)就給什么樣的數(shù)據(jù),系統(tǒng)承認什么樣的數(shù)據(jù)就輸入什么樣的數(shù)據(jù),哪怕是真真切切調查的數(shù)據(jù)也有可能因為扶貧系統(tǒng)不認可而改得亂七八糟。有人奇怪了,你們這么編不怕追責嗎?怕,怎么不怕,但是因為數(shù)據(jù)不真實追責那是以后的事,而且法不責眾,大家都在編數(shù)據(jù)總不能把大家都斬立決吧,而如果完不成任務被典型處理那可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事情。精準扶貧就這樣不明不白地走向了高潮,基層干部也就這樣不明不白地被反復折騰,現(xiàn)在從事基層扶貧工作的干部早已沒有了工作的激情,而是心生反感,難道扶貧就是這樣無休止的折騰嗎,就不能有一個清醒的工作思路來指導基層工作嗎?
三、理想化的政策如何能取得實效?
說是“理想化的政策”,是對居于廟堂之上的政策制定者們的尊重,如果用中性一點的詞應該是“脫離基層實際的政策”。先從轟轟烈烈的駐村工作組開始說吧,貧困村里都有個駐村工作組,是由幫扶部門的一把手當組長,還有第一書記、農技員、駐村干部,看似機構強大,要求是駐村開展工作,可以真正能夠駐村開展工作的又有幾個,有的部門只有幾個人,需要派出幾個第一書記,而派出的第一書記往往又是這個單位的頂梁柱,如果都駐村去了,單位的日常工作又如何開展,為了滿足農技員的需求,畜牧局、農業(yè)局幾乎都把機關干部列為了駐村農技員,局里的工作又如何開展。并不是大家不想到位,可以面對繁雜的工作,絕對沒幾個能像文件說的那樣原單位不再安排工作,也就沒有幾個選派干部能做到兩頭兼顧,因此大量的駐村工作隊仍然是流于形式。再說說幫扶規(guī)劃吧,按扶貧部門的要求,每一戶都得有一個有針對性的幫扶規(guī)劃,這倒是應該的,但是問題來了,現(xiàn)在都還沒有出臺具體的扶貧政策,這個幫扶規(guī)劃怎么來制定,比如李四家確實居住在條件很差的山區(qū),最科學的方案應該是進行移民搬遷,可是現(xiàn)在移民搬遷倒底政府能補助多少,補助少了,只能搬一次窮一次,李四自然不愿意搬,補助足夠的情況下李四倒是很愿意搬,現(xiàn)在補助是多少都不知道,如何來確定搬或是不搬。再比如說王五家有個病人,規(guī)劃中自然要體現(xiàn)醫(yī)療救助,可是醫(yī)療怎么救助到現(xiàn)在為止大家都是一頭霧水,即使做進規(guī)劃,又能指導些什么呢。扶貧政策的滯后導致規(guī)劃要么不科學、要么難以實施,最終只能躺在文件柜里。再說說扶貧措施吧,里面一個重要的幫扶措施是扶持生產就業(yè),這也是個看來合理,但卻很難操作的事,通過產業(yè)脫貧不是生產出農產品就能脫貧,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能不能賣掉、能不能賣個好價格,如果干部能準確地判定市場變化,能保證群眾種出來的東西能賣出去并且賣個好價錢,產業(yè)扶貧倒是好辦,可關鍵問題是干部有準確判斷市場的能力嗎,沒有,如果有這個本事的話早就不在公務員隊伍里呆了,自己去當農民賺錢了,在干部們自己都無法判斷市場的時候怎么去幫助群眾制定產業(yè)規(guī)劃并且發(fā)展產業(yè),如果到時候賣不出去,是我們自己買了吃了呢還是自己買了吃了呢,非常慶幸精準扶貧沒有提前幾年開展,不然我都可能動員群眾去種嗎卡了,看看現(xiàn)在的嗎卡慘狀吧,不知道有多少想通過嗎卡致富的人又進入了扶貧的名單,但是誰能保證類似的情況不會重演,看到現(xiàn)在一個村一個村的種核桃、獼猴桃。。。。。結果會不會真的就脫貧致富了呢?
四、幾點建議
一是在貧困戶和非貧困戶之間應該有一個緩沖區(qū),而不是以某一個標準一刀切,否則兩者之間的政策差異太大太明顯,會導致嚴重的社會穩(wěn)定隱患,造成農村社會的撕裂?梢詫⒇毨舴旨,如絕對貧困、一般貧困等等,不同的貧困類型對應不同力度的幫扶措施,讓多一點的人享受扶貧的紅利。
二是將教育脫貧列為基本扶貧措施。要切斷貧困的基因,教育才是根本出路,遠遠比種點核桃、養(yǎng)幾頭豬更顯重要,可是教育扶貧居然沒有成為基本扶貧措施,是因為見效時間太長了不能滿足三年脫貧的需要嗎,扶貧工作切不可急功近利,而應著眼長遠。
三是切忌大包大攬。我們的政府是大政府,幾乎無所不能,對扶貧也幾乎是準備大包大攬,可是不要忘記,決定貧困戶是否能致富的最終決定因素是市場,而市場自有市場規(guī)律來調節(jié),而政府是控制不了市場的。政府應該做的是群眾自己不能做的事,比如說修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比如說低保政策兜底,但是產業(yè)上的事如果政府不能肯定什么產業(yè)賺錢的話還是讓群眾自己去干吧。
四是應該有一個科學務實的態(tài)度。扶貧攻堅是一個龐大的課題,沒有一個清晰的思路、沒有一個科學的計劃就盲目開展工作必然事倍功半,在進行頂層設計的時候,多聽取基層的意見,在制定工作計劃的時候給基層留足工作時間,一步一個腳印,而不是每一件事都有如急火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