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為陸炳、魏學洢、袁黃、查繼佐、范西屏、陸隴其、查揆、顧歡、陳潢、戚袞、黃媛介、陳確、錢陳群、魏學濂、張履祥、沈思孝、吳之振,具體名單見下文。
一、嘉興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有哪些
陸炳
陸炳(1510年11月16日—1560年12月27日),字文孚,一說字文明,號東湖,浙江嘉興府平湖縣人,明朝錦衣衛(wèi)首領,都督同知陸松之子。其母為明世宗朱厚熜乳母,陸炳自小隨母出入宮禁。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武進士,授錦衣衛(wèi)副千戶。嘉靖十八年(1539年),因救駕有功,得世宗恩寵,升為都指揮同知。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陸炳掌錦衣衛(wèi)事。之后,陸炳參與朝廷的政治斗爭,先后計除夏言,揭發(fā)大將軍仇鸞和中官李彬的罪行,累升至后軍都督府左都督。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去世,謚武惠,贈忠誠伯。陸炳是明朝第一個以公兼孤的官員。
魏學洢
魏學洢(約1596年-1625年),字子敬,號茅檐,嘉善(今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人。詩人魏大中長子。中國明末散文作家。魏學洢從小就十分懂事、孝順父母。七歲能詩,年少時曾和父親在慈云寺苦讀。天啟五年(1625年),其父魏大中因彈劾魏忠賢被捕,魏學洢暗中隨牢車北上。進入京城后,魏學洢白天藏匿于客店,晝伏夜出,四處向其父舊識求救。后其父魏大中死于獄中,魏學洢扶柩南歸,日夜號泣。魏大中死后,追贓行動未止,魏學洢被下于浙江監(jiān)獄。同年逝世。魏學洢雖是含恨離世,但其千里泣血救父的故事感動了天下人,都稱其為“魏孝子”。魏學洢亦好學善文,曾因思念父親,寫下了《懷思賦》,亦著有《茅檐集》八卷存于《四庫全書》!队莩跣轮尽分衅渌逗酥塾洝芬晃倪入選了中國中學語文教材。
袁黃
袁黃(1533年12月26日—1606年),初名表,后改名黃,字慶遠,又字坤儀、儀甫,初號學海,后改了凡,世稱“了凡先生”。浙江嘉興府嘉善縣魏塘鎮(zhèn)人,明代思想家。袁黃青少年時聰穎敏悟,曾受教于云谷禪師,對天文、術數(shù)、水利、軍政、醫(yī)藥等無不研究。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知縣辟書院,令高才生從袁受經(jīng)學。萬歷五年(1577年),會試初擬取第一,因策論違逆主考官而落第。萬歷十四年(1586年)中進士,為萬歷初嘉興府三名家之一。萬歷十六年(1588年),任河北寶坻(今屬天津)知縣,后升為兵部職方司主事。萬歷二十年(1592年),適日本侵略朝鮮,朝廷大舉東征,節(jié)節(jié)敗退,漢城(今首爾)、平壤相繼陷落。萬歷皇帝接受朝鮮王室之邀出兵援朝,袁黃在援朝軍隊中出任兵部參贊軍事,在收復平壤的戰(zhàn)役中立有謀劃之功。后袁黃因故罷歸家居,閉戶著書。卒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袁黃有《歷法新書》《皇都水利》《寶坻勸農(nóng)書》《了凡四訓》等著述22部!读朔菜挠枴方陶]袁氏后人及世人,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行善積德,并且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jīng)驗來現(xiàn)身說法。每篇都有其要旨,通篇下來不僅是勸人要積德行善,還有區(qū)別于其他類似文字的積極一面,不論來世福報,而是用今生行善即可有求必應的舉例來勸人。《了凡四訓》融會道教哲學與儒家理學,勸人積善改過,強調(diào)從治心入手的自我修養(yǎng),提倡記功過格,在社會上流傳甚廣,影響深遠,被稱為“中國第一善書”。
查繼佐
查繼佐(1601年8月1日-1676年3月4日),初名繼佑,入清更名省,或隱名為左尹。初字三秀,后字不省、支三。號非人氏、伊璜、敬修、與齋、輿齋、東山釣史。學者稱東山先生。浙江海寧人。明末清初史學家、文學家。查繼佐出身于書香門第,自幼勤奮讀書,稍長后擅于詩文,聲名鵲起,20歲起在私塾任教。崇禎六年(1633年),中試為舉人。明亡后,參加抗清斗爭,曾任魯王政權兵部職方主事?骨迨『蠓祷毓世镫[居,后又講學于杭州敬修堂?滴跏迥辏1676年),去世。查繼佐一生勤于著述,其著作有六七十種之多,其中史學著作占有重要位置,《罪惟錄》一書尤為重要,是一部紀傳體明史巨著。他還撰寫了多部南明史著作,如綱目體史書《魯春秋》,專記魯王監(jiān)國始末,兼及福王、唐王、桂王政權史事;傳記體史書《國壽錄》,記載明末浙江地區(qū)抗清的史事;《東山國語》,記載南明抗清殉節(jié)諸人傳略,分區(qū)編排,以地系人。
范西屏
范西屏(1709年—1769年),一作西坪,名世勛,浙江海寧人。清乾隆時期著名圍棋國手。與施襄夏同列為當代第一國手,與黃龍士、施襄夏并稱“清代三大棋圣”,與施襄夏、程蘭如、梁魏今并稱“清代圍棋四大家”。少時聰穎過人,與施襄夏同拜山陰俞長侯為師習圍棋,十六歲即成高手,后為乾嘉間棋壇巨擘。其為人介樸,畢生從事弈棋授徒。范西屏與施襄夏兩人棋藝各擅其妙,難分高下。行家比作“詩中李杜”。乾隆四年(1739年),兩人曾對弈于當湖(今浙江平湖),前后十局,勝負相當,即中國圍棋史上著名的“當湖十局”。當湖十局氣勢磅礴,殺法精緊,代表了清代棋藝的最高水平。范西屏著有《桃花泉弈譜》二卷,總結前人經(jīng)驗,推陳出新,為清代棋譜中權威之作,流傳頗廣。另著有《二子譜》和《四子譜》等。
陸隴其
陸隴其(1630年—1692年),原名龍其,因避諱改名隴其,譜名世穮,字稼書,浙江平湖人,學者稱其為當湖先生,清代理學家?滴蹙拍辏1670年)進士,歷官江南嘉定、直隸靈壽知縣、四川道監(jiān)察御史等,時稱循吏。其離任時,只有圖書幾卷及妻子的織機一部。學術專宗朱熹,排斥陸王,被清廷譽為“本朝理學儒臣第一”,與陸世儀并稱“二陸”。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去世。乾隆元年(1736年),追謚為清獻,加贈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從祀孔廟。著有《困勉錄》《讀書志疑》《三魚堂文集》等。
查揆
查揆(1770年-1834年),又名初揆,字伯葵,號梅史,又號蘧翁、筼谷居士。浙江海寧人。中國清代詩人、駢文家。查揆于嘉慶九年(1804年)中舉人,官直隸灤州知州,改順天府薊州知州。少家貧,肆志讀書。曾入杭州詁經(jīng)精舍學習,阮元譽其為“翹楚”。性介于通達、耿介之間,不妄與人交,雖極窮困,而恥事干謁。道光十四年(1834年)卒。查揆上承查慎行、查昇,足繼家學。屠倬在《菽原堂集序》認為其詩歌“于古人堂奧無所不窺,而騰踔變幻,不能以一家名之”。其著作如《永安湖》《晚步》以寫景蒼雋擅勝,《寄五叔父蜀中》《雨夜寄吳上舍應和》以抒情濃郁為長,皆有代表性。查揆還是清代中葉駢體名手,曾燠《國朝駢體正宗》、姚燮《皇朝駢文類苑》等重要駢文選本,都選錄了他的作品。為文長于議論,而且喜用密典、僻詞,其名作《西湖岳忠武廟合祀流芳翊忠二祠栗主記》《西湖新建白蘇二公祠碑銘》等都具代表性。
顧歡
顧歡(420~483),字景怡,一字元平,吳郡鹽官(今浙江海鹽縣)人。南朝齊大臣,著名上清派道士。家貧好學,20歲從豫章雷次宗學習玄儒之學,母亡后于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至天臺山隱居,開館授徒,受業(yè)者近百人。齊高帝蕭道成召至京,顧歡自稱山谷臣,呈《政綱》,建議“德治國”與“無為而治”,不久懇請回山。中年之后,精研道學,著有《文集》30卷及眾多道書。其中《老子道德經(jīng)義疏》為南朝老子學說重要經(jīng)典;他又是《上清經(jīng)》和《真誥》主要撰寫人;所著《夷夏論》提出“佛非東華之道,道非西夷之法”,尊道貶佛學說引發(fā)規(guī)模浩大的佛道之爭,史稱“夷夏之辨”。永明年間,卒于剡山,時年六十四。后人改其隱居地為歡溪、顧儒嶺
陳潢
陳潢(1637年-1688年),字天一,號省齋,浙江嘉興人,一說錢塘人。清朝治河名臣,清代水利家。陳潢自幼聰慧好學,博學多才,只愛讀水利農(nóng)田書籍,因此科舉屢試不中。后來陳潢索性放棄科舉,專攻水利農(nóng)田和經(jīng)世致用知識,并重點精研了黃河現(xiàn)狀和如何治理黃河的學問。陳潢重視實地考察,自費背井離鄉(xiāng),不辭辛勞地考察黃河,沿河道上行,直到寧夏河套地區(qū),一路耳濡目染了黃河沿岸百姓遭受河水泛濫成災的疾苦。多年的理論知識學習和實勘,使陳潢擁有了一身治河的才干。1677年-1683年這時期,陳潢著力解決嚴重的水患問題,把修筑堤防、堵塞決口作為重點。1683年-1688年,這一時期,陳潢把治理重點轉(zhuǎn)到了運河方面,集中精力解決漕運問題。1688年,陳潢竟因誣陷被逮捕入京,未及下獄便病死。1692年,靳輔為其平反昭雪。陳潢在治河理論和技術上有不少創(chuàng)造發(fā)明,其中有一測水法,此法相當于現(xiàn)在的測量水的流速、流量的方法。這是陳潢對中國水利事業(yè)的突出貢獻,在世界水利史上也是一項重要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其還著有《河防摘要》與《河防述言》,皆附載在靳輔的《治河方略》中。
戚袞
戚袞(519—581),字公文,鹽官袁花(今海寧袁花鎮(zhèn))人。梁簡文在東宮,召戚袞講論。戚袞神采自若,對答如流,梁簡文深加贊賞。不久封員外散騎侍郎,又改任員外散騎常侍。敬帝承制,戚袞出任江州長史,并隨沈泰鎮(zhèn)南豫州。沈泰投奔齊朝時,逼戚袞與他同行,戚袞后從鄴工逃回。他又隨程文季北伐,呂梁軍敗,戚袞淪落于周,久而得歸。仍兼國子助教,封中衛(wèi)始興王府錄事參軍。左建十三年死,死時六十三歲。
黃媛介
黃媛介,字皆令,浙江嘉興人,出身儒士之家,生活于明清鼎革之際,在世俗、女德與生計的多重擠壓下,或鬻書畫,或師閨塾,在風云幻化的江南大地上為養(yǎng)家糊口而羈旅轉(zhuǎn)徙,與名卿士大夫、與名媛閨秀交往酬唱,用詩、詞、賦的文學樣式及山水花卉的繪形寫神,淋漓盡致地釋放著心靈的感悟,入木三分地抒寫著人生感慨。有著金閨兔苑才的黃媛介,其創(chuàng)作獨特的社會價值與藝術魅力將詠絮才女謝道韞開創(chuàng)的林下風推向高峰,既彰顯著承前啟后的因素,也催發(fā)著女性意識的覺醒,影響綿遠。
陳確
陳確(1604年11月27日—1677年8月22日),明末清初思想家,初名道永,字非玄,后改名確,字乾初,浙江海寧新倉(今海寧朝陽鄉(xiāng))人,曾受業(yè)于江南名儒劉宗周。他是明末清初一位進步思想家,公開站出來否定《大學》,懷疑《中庸》,同官方所倡導的宋明理學唱反調(diào),還從實際出發(fā),反對鬼神迷信和節(jié)烈、厚葬。這些舉動招來的是非難與攻擊,但他沒有折服,晚年得“風疾”,病困十余年而卒。主要著作有《大學辨》、《瞽言》、《葬書》等,過去在社會中流傳很少。性理哲學思想是其思想中較有特色的一部分。
錢陳群
錢陳群(1686─1774年),字主敬,號香樹,又號集齋、柘南居士,浙江嘉興人,祖籍浙江海鹽,清朝重要大臣。清康熙六十年(1721)中進士,雍正、乾隆時久直南書房,充經(jīng)筵講官,官至刑部侍郎、加尚書銜。卒贈太傅,祀賢良祠,謚文端。錢陳群歷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又曾任經(jīng)筵講官,特得乾隆帝尊寵,倚為元老儒臣,稱為故人。錢陳群病老歸鄉(xiāng)之后,還常寄詩相與唱和,與沈德潛并稱東南二老。(右圖為錢陳群像,載《清代學者像傳》第一集,清葉衍蘭輯摹,黃小泉繪)
魏學濂
魏學濂(1608年—1644年),明代官員。字子一,號內(nèi)齋,一作容齋,浙江嘉善人,魏大中次子,崇禎十六年(1643年)進士,擢庶吉士,明亡后先降李自成,不久又羞愧自縊。平生擅畫山水,兼工花鳥。
張履祥
張履祥(1611年11月5日—1674年8月29日),漢族,字考夫,又字淵甫,號念芝,號楊園,浙江桐鄉(xiāng)人,世居清風鄉(xiāng)爐鎮(zhèn)楊園村(今屬桐鄉(xiāng)市龍翔街道楊園村),故學者稱楊園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理學家,清初朱子學的倡導者。張履祥生于下層知識分子家庭,少孤家貧,母以孔孟皆無父之兒教之。年十一,就館于陸昭仲,十五應童子試,補弟子員。后以教館謀生。又往藏山和靖書院,受業(yè)劉宗周。聞京師有變,遂棄諸生,隱居教授。道光時入祀太廟,同治時入祀文廟。其著作因付梓較晚,清初影響不大,至清末被視為上接程朱之緒,下開清獻(陸隴其)之傳。志稱“朱熹后一人”。著有《讀易筆記》、《愿學記》、《近古錄》、《補農(nóng)書》等。后人輯有《楊園先生全集》。
沈思孝
沈思孝(1542—1611),字繼山,一字純父,嘉興人。生年七十歲。明隆慶二年(1568)進士,明代官員,初為刑部主事,后授番禺知縣。
徐嗣曾
徐嗣曾(?-1790年),字宛東,實楊氏,出為徐氏后,浙江海寧人,清朝大臣。乾隆二十八年進士,后平臺灣民亂,乾隆五十五年病逝。
曹溶
曹溶(1613—1685年),字秋岳,一字潔躬,亦作鑒躬,號倦圃、鉏菜翁,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明崇禎十年進士,官御史。嘗劾輔臣謝升,又熊開元參周延儒遭廷杖,曹溶疏白其冤。清順治元年清兵入北京后,仕清任順天學政,為清王朝獻策,疏陳定官制,定屯田、鹽法、錢法規(guī)制,禁兵丁將馬踐食田禾等,皆被采納實施。又就有關科舉、薦舉隱逸、訪旌殉節(jié)者等問題向朝廷建議。三年二月充會試監(jiān)考官,三月遷升為太仆寺少卿。不久,被發(fā)現(xiàn)在學政任上所舉貢生中有明代受世襲職和中武舉者,降兩級調(diào)用。接著又因選拔貢生超額被革職回籍。十一年官復原職,遷左通政。次年三月擢左副都御史,旋擢戶部右侍郎,接著又授廣東布政使。十三年,以舉動輕浮,降一級改任山西陽和道?滴跞瓴萌睔w里。十三年,三藩舉兵,閣臣以邊才薦,隨征福建。十七年詔舉博學鴻詞,大學士李霨等薦曹溶,未試。十九年,學士徐元文薦曹溶佐修《明史》,未赴。曹溶長于經(jīng)濟,未竟其用,乃獨肆力于文章。家富藏書,朱彝尊纂《詞綜》,即多從其家藏宋人遺集中錄出。其故宅在金陀坊,筑有園林倦圃,周之恒繪《倦圃圖》,朱彝尊為之記,園有“山泉魚鳥蔬果花藥”諸勝,共20景。曹溶工詩詞,其詩源本杜甫蒼老之氣,一洗嫵柔之調(diào),與龔鼎孳齊名,世稱“龔曹”。填詞規(guī)摹兩宋,無明人之弊,浙西詞風為之一變,朱彝尊受曹溶影響頗深,少時曾從曹溶游。著有《靜惕堂詩詞集》等。又精于小簡,有《靜惕堂尺牘》 4 卷,時稱江東獨步。
彭孫遹
彭孫遹(1631—1700),清初官員、詩人、詞人,與王士禎齊名,時號“彭王”。字駿孫,號羨門,又號金粟山人,浙江海鹽武原鎮(zhèn)人。彭孫貽從弟,順治十六年進士?滴跏四昱e博學鴻詞科第一,授編修。歷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學士,為《明史》總裁。詩工整和諧,以五、七言律為長,近于唐代的劉長卿。詞工小令,多香艷之作,有“吹氣如蘭彭十郎”之稱。著有《南往集》《延露詞》。
貝瓊
貝瓊(1312~1379),初名闕,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別號清江,浙江崇德人。貝瓊從楊維楨學詩,取其長而去其短;其詩論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寧、元豐諸家。文章沖融和雅,詩風溫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領袖一時。著有《中星考》、《清江貝先生集》、《清江稿》、《云間集》等。
錢載
錢載(1708年-1793年),字坤一,號籜石,又號瓠尊。晚號萬松居士,百幅老人,秀水(今浙江嘉興)人,中國清代詩人、畫家、官員。錢載年少時學詩,不喜制藝,漁獵百家,博學雜搜。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薦舉錢載為博學鴻詞。乾隆十七年(1752年),登進士第,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編修。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為會試同考官,后屢主諸省鄉(xiāng)試,主持衡文,官至禮部左侍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錢載以老告歸。晚年錢載以賣畫為生,家徒壁立,十分清貧,卒于故里。錢載是清中葉秀水詩派的領軍人物,與祝維誥、王又曾、朱沛然、陳向中稱“南郭五子”。對江西詩派的重視及其詩歌實踐,對清代宋詩學發(fā)展及后來的宋詩派、同光體都有一定的影響。其工詩善畫,著有《籜石齋詩集》《文集》。
陳子仙
陳子仙(1821—1870), 名毓性,別號一了山人。浙江海寧硤石人。8歲就棋藝不凡,常代父與客對弈,屢勝。11歲隨父到杭州下棋,名噪遠近。13歲到常州與國手董六泉對局,董年逾花甲,須發(fā)皆白,而陳還是紅絲扎發(fā),一時傳為佳話。后棋藝大進,東南罕逢敵手。清同治四年(1865)游武昌時,“晴川閣”剛落成,陳應邀在閣中與名手會弈,當時名士繪《漢江對弈圖》并作文以紀其盛。九年,琉球國貢使楊光裕來我國,自負弈藝高超。安徽巡撫邀陳前往對局,陳至而貢使借口推辭,不敢應戰(zhàn)。陳冒暑回里,染痢疾而卒。陳與揚州周小松齊名,公認為晚清兩大圍棋國手。
范古農(nóng)
范古農(nóng)(1881—1951),原名運樞,字拱薇,后改名夢耕,字拱薇,后又易名寄東,字幻庵,嘉興人。清末秀才。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肄業(yè)上海南洋公學。
周嘉錫
周嘉錫(約生活在清朝初年),字覽予,一作懶予,嘉興人。祖父周之諒善弈,嘉錫五六歲時從旁觀棋,即識攻守應變之法,13歲時棋藝已臻神妙。
錢棅
錢棅(1619-1645)字仲馭,號約庵。錢士升次子。嘉善魏塘鎮(zhèn)人。性剛直豪爽。明崇禎十年(1637)進士,授南都兵部職方主事,后升吏部郎中,剔除舊弊,薦黃道周等國內(nèi)名士。后升廣東按察司僉事,不久歸里。著作有《南園唱和集》、《新懦園詩文集》、《文部園詩》。
曹庭棟
曹庭棟(1699年,一說1700年-1785年),一作廷棟,字楷人,號六圃,又號自號慈山居士。浙江嘉善魏塘鎮(zhèn)人。清代養(yǎng)生學家,文學家。曹庭棟少嗜學工詩,中年后于所居累土為山,在慈山環(huán)植花木以奉母。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四年(1739年),清朝政府兩度征舉博學鴻辭,皆堅辭不與,杜門著述、彈琴、賦詩、寫蘭、書篆隸以抒閑情。著書十余種,多采入《四庫全書》。乾隆三十七(1772年)、三十八(1773年)兩年中,曹氏以七十四、五歲高齡,仍隨事物留心體察,閑披往籍三百余種,摘取前人之論,參以自己之見,著成《老老恒言》五卷。晚自營生壙,手植梅花成林,后來去世。曹庭棟生平最愛賀鑄詩,置賀鑄于百家之首,故所為詩大似北宋人。袁枚稱其專主性情。著有《易準》4卷、《昏禮通考》24卷、《孝經(jīng)通釋》10卷等,均為《四庫全書》存目。其所作書畫、行書近文徵明,草書則在文與祝允明之間,所畫蘭竹雋逸瀟灑,似鄭思肖。其友人顧皜盛贊其書“所具皆人生日常之用,健康至寶”。
錢儀吉
錢儀吉(1783年-1850年),本廬江何氏,后冒姓錢氏,原名逵吉,字靄人,號新梧,一作心壺,一作星湖,又號衎石,與堂弟錢泰吉齊名,號“嘉興二石”。浙江嘉興人。錢陳群曾孫,錢福胙之子。中國清代詩人、學者、官員。嘉慶六年(1801年),錢儀吉于浙江鄉(xiāng)試中舉人,嘉慶十三年(1808年),進士,選庶吉士,館散以戶部主事用,歷河南道御史、工科掌印給事中等。道光十年(1830年),以戶部失察假照案罷官,遂以教授為業(yè),先后主講廣東學海堂、開封大梁書院。道光三十年(1850年),錢儀吉去世。錢儀吉學問廣博,長于著述。其經(jīng)學兼容漢宋,先求古訓,博考眾說,而折中以本文正義。認為欲得經(jīng)解,必通訓詁,而泛濫訓詁,未必能獲得神解。晚年輯《通志堂經(jīng)解》以外經(jīng)學著成一書,名《經(jīng)苑》,于保存前代古注有一定的貢獻。其史學必考一朝之典章制度,先后撰成《三國會要》《晉會要》《南北朝會要》,體例仿照徐天麟《西漢會要》而有所變通,期拾遺于正史,不限斷于本書,帝系、輿地,或為之表,條系字綴,巨細畢備。著作有《衎石齋記事稿》《續(xù)稿》20卷,詩集《閩游集》2卷、《北郭集》4卷、《澄觀集》8卷、《定廬集》6卷、《刻楮集》4卷等。
吳之振
吳之振(1640年-1717年),字孟舉,號橙齋,別號竹洲居士,晚年又號黃葉老人、黃葉村農(nóng),崇德(今屬桐鄉(xiāng)市)洲泉鎮(zhèn)人。吳之振幼即聰穎過人,文才雋秀。清順治九年(1652年),十三歲,應童子試。次年,補諸生,貢入成均。后授中書科中書,亦不赴任。性坦率豪爽,淡蕩于榮利。當時重宋詩,之振家富裕,購藏宋人集部秘本甚多?滴醵辏1663年),與呂晚村、吳自牧合編《宋詩鈔》?滴跏辏1673年),去北京訪求宋人遺集,與當時名流訂文字交。吳之振于席間賦《種菜詩》以言志,眾人和之,后匯編成《種菜詩倡和集》?滴跏辏1671年),江南大旱,浙北尤甚,災民輾轉(zhuǎn)溝壑,吳之振改開廠施粥為分區(qū)賑米,自正月至麥收,捐糧施食,救活大量災民?滴跷迨辏1717年),卒。吳之振生平銳意于詩,兼工書畫。詩神骨清逸,新不傷巧,奇不涉頗,學宋人,又不拘于一家。晚年謝絕交游,詩益精細。著《黃葉村莊詩集》八卷,刊于康熙三十五年,呂晚村為作序文。后集、續(xù)集各一卷,為其子侄所編!肚迨妨袀鳌吩疲骸翱滴醭跄,山林詩,之振最有名!
王元啟
王元啟 清(公元一七一四年至一七八六年),浙江嘉興(一作錢塘)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五十三年,卒于高宗乾隆五十一年,年七十三歲。乾隆十九年(公元一七五四年)進士。 官福建將樂知縣,頗多善政,在任三月而罷。歷主講席,多有成就。晚歲,專于易,病革時,猶補注《周易下經(jīng)》。尋卒。元啟文法韓、歐諸大家,著有《只平居士文集》、《惺齋論文》、《惺齋雜著》及《讀韓記疑》等;《清史列傳》尤精于歷算,亦有著述多種,并傳于世。
達受
達受(1791 — 1858),《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作(?至一八五四)。字六舟,又字秋檝,號萬峰退叟,俗姓姚。浙江海寧人。出家為僧,居鹽官北門外白馬廟。后主持西湖凈慈寺。精鑒賞,喜金石,詩書畫刻均精妙,摹拓古銅器尤稱絕技。行跡半天下,名流碩彥多所交流。阮元稱他為“金石僧”。
汪如洋
汪如洋(1755~1794),清代官吏、詩人。字潤民,號云壑,浙江秀水(今嘉興)人,祖籍安徽休寧縣城西門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進士第一,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后入值上書房、任山東鄉(xiāng)試主考官。官至云南學政。博覽典籍,雄于文章,工詩。有《葆沖書屋詩集》。
錢旃
錢旃(1597—1647),字彥林,一字鈍庵,號檀子。明末清初浙江嘉善人。錢士晉子。
陳與郊
陳與郊(1544年—1611年),原姓高,字廣野,號禺陽、玉陽仙史,亦署高漫卿、任誕軒,是海寧鹽官人。
許汝霖
許汝霖(1639年-1720年),字時庵,號且然,浙江海寧硤石人。中國清代官員。許汝霖年少時很賢孝,且其文章以詞醇理正而著稱。1682年,中進士,選庶吉士。1690年,許汝霖以左春坊贊善兼翰林院檢討身份任江蘇學政。1703年,擔任會試總裁。隨后,又任殿試讀卷官,為皇帝和朝廷推賢納士。1708年,直隸子牙河泛濫成災,水與堤平,康熙皇帝選派許汝霖去督修子牙河。1711年,許汝霖自禮部尚書任上致仕,告老還鄉(xiāng)?滴趸实塾H書“清慎勤”三個大字,御制匾額賜予他,以嘉獎其清廉公正、謹慎勤政。回到家鄉(xiāng)后,許汝霖筑“也園”于硤石鎮(zhèn)東南河,并創(chuàng)辦東山書院,重修危橋,倡辦義學。1720年,許汝霖去世。許汝霖任江蘇學政時,大力厘正文體,整飭士風,選拔人才,一時間上安下順,學風興盛,弊絕風清,他的廉明之聲也徹于南北;許汝霖督修子牙河時,一改舊習,親自上陣指揮,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河水歸順,生產(chǎn)恢復,災區(qū)重建井然有序,朝野上下無不稱贊許汝霖治河有道;許汝霖在由京師返回故土的途中,擬定了《德星堂家訂》,此家訓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享有較高地位。許汝霖去世后,當?shù)乩习傩占Y在東山腳下建造了許公祠,也被稱為“三不朽祠”。他一生勤于寫作,著述頗多,有《四書大成》《易經(jīng)說》《鈍翁文鈔》等,此外,還有與宋犖合編的三十二卷《國朝三家文鈔》傳世。
俞兆岳
俞兆岳,字岱楨,清代海寧(今屬浙江。┤?滴踔杏尚浇讨I選大田知縣,升開州知州。雍正元年為松江府海防同知。雍正二年(1724年),華亭縣康熙年間所筑土塘坍毀,沖毀民房無數(shù)。俞兆岳認為土塘易潰,上書布政使鄂爾泰請筑石塘。十二月,吏部尚書朱軾奉旨查視海塘,俞徒步隨行五十里,力陳改筑石塘之必要,朱軾深以為然。但由于工程浩大,為節(jié)約經(jīng)費,僅在四處險工段筑石塘三千八百五十四丈,又因督工欽差李馥等偷工減料,沒有按照朱軾的樣式建造,質(zhì)量較差。雍正六年(1728年),世宗決定全線四十里全部改建石塘,查辦前任欽差,擢升俞兆岳為通政參議,全權總理塘工。
錢泰吉
錢泰吉(1791年-1863年),本姓何,養(yǎng)于錢氏,遂改姓錢,字輔宜,號警石,又號深廬、甘泉鄉(xiāng)人,浙江嘉興人,祖居海鹽(今浙江北部)甘泉鄉(xiāng),錢儀吉之從弟。中國近代學者、詩人,藏書家。錢泰吉自幼從母讀杜詩,13歲從吳海嶠學詩古文,14歲由父授以東坡詩,詩學益進。1806年,作五言律詩,并時與從兄論詩古文不懈,由是文譽日起,號為“錢氏二石”。同年,受李介石啟迪,有志于經(jīng)世之學。1812年,周蓮塘督浙學,以經(jīng)義試士,錢氏名列前茅。1821年,因?qū)依鑫,援例以訓導候選。1825年秋,應鄉(xiāng)試仍不中,遂不再應試。1827年,選授杭州府海寧州學訓導,在位20多年。1853年,具文引退,擬歸里。后因眾人挽留,被延聘為安瀾書院講席。1861年,為從兄儀吉!堕}游集》鈔本。1863年,因病逝世。錢泰吉一生,寬厚恬靜,誠信端方,清節(jié)自勵,勤勉嗜學,抱用世之學而深自退藏,是清代樸學家的典型。為詩文則講求“本乎性情之真”,措詞謙謹,不見夸飾,正如張舜徽所評價的,“雖成就有限,而篤實不欺”,我們視清代為校勘學的高峰時期,當不止有盧文弼、顧千里、戴震、段玉裁等大宗師獲奇創(chuàng),更重要的還在于一代風氣之盛。其著有《甘泉鄉(xiāng)人稿》《海昌學職禾人考》《海昌備志》等。
馮應榴
馮應榴自幼秉承家學,博聞強識,才華橫溢。尤潛心于詩學研究。好蘇軾作品,請人繪《夢蘇圖》,并以蘇東坡詩詞注本疏舛過多,重作注疏,成《蘇文忠公詩合注》50卷,附錄5卷。嘉定錢大昕為之作序,稱其注本兼有永嘉王氏、吳興施氏、海寧查氏三家注本之長。嘉慶五年(1800),纂修《嘉興府志》。另著有《金檀高青丘詩箋注》、《學語草》(或作《學語稿》)、《湖上題襟集》、《踵息居士詩文集》等,均《清史列傳》并行于世。
董棨
董棨(1772-1844), 清朝,字石農(nóng),又號梅溪老農(nóng),秀水(今浙江嘉興)人。
馮登府
馮登府(1783年-1841年),一作登甫,字云伯,號勺園,又號柳東,浙江嘉興人,中國清代文學家、官員。馮登府自幼聰慧,交友廣泛。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中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福建長樂知縣,在任期間,以除暴安民為先,頗有政績。后以親病去官,服闋,以浙江寧波府學教授告歸,以著書立說為業(yè),不為仕途所羈絆。后馮登府因咯血疾加劇而逝世。馮登府與周桐北、史竹南、屠梅西并稱為“梅溪四友”。馮登府學術著作有《三家詩異文疏證》《十三經(jīng)詁答問》等;詞有《種蕓仙館詞》5卷,內(nèi)含《花墩琴雅》《月湖秋瑟》《釣船笛譜》3種,另輯《浙西后六家詞選》《梅里詞輯》等書。
陸嘉淑
陸嘉淑,清初詩人、書畫家、藏書家。字孝可、慶云、路仲、子柔,號辛齋,一號冰修、射山,射山衰鳳,晚號辛齋,浙江海寧路仲里人。
祝以豳
祝以豳(bīn,1564—1632),字耳劉,號惺存,杭州府海寧人。萬歷丙戌科進士。初任隨州知州。累官至工部左侍郎。
許楣
清朝貨幣理論家。字蘊千,號辛木。浙江海寧人。道光癸巳(1833)進士,官戶部主事。著有《真意齋隨筆》、《真意齋詩存》、《真意齋文集》、《鈔幣論》。以《鈔幣論》影響最大。
徐士芬
徐士芬(1791—1848),字誦清,號辛庵,一號惺葊,平湖人。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鄉(xiāng)試第一。二十四年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館一等,授編修。道光二年(1822),任江南副考官。次年為會試同考官,旋升廣東學政。十六年升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十九年累官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不久任順天副考官。二十四年為會試副總裁,同年秋,充江南正考官。旋調(diào)戶部右侍郎。后因病告歸。
周筼
周筼(1623—1687),初名筠,字青士、公貞,號筜谷,筜谷人。
朱碧山
朱碧山, 中國元代金銀器雕刻鑄造工藝家。字華玉,室名長春堂。生卒年不詳,活躍于元代中晚期天歷、至正間。浙江嘉興引魏塘鎮(zhèn)(今嘉善魏塘鎮(zhèn))人。 一直生活在木瀆鎮(zhèn),故或稱蘇州木瀆人。
朱循伯
朱循伯(1868—1919),名其鎮(zhèn),字少樵,號循伯、靜皆、景廬,嘉善魏塘鎮(zhèn)人。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拔貢。二十七年任江蘇直隸州州判。翌年秋,其兄病逝,即返里嗣業(yè)從商。三十四年,嘉善組織商會,公舉為總理,商會改組后續(xù)任會長12年。宣統(tǒng)元年(1909)夏被選為浙江諮議局議員。同年創(chuàng)辦典業(yè)學堂,被推為董事長。次年任錢氏承志學堂堂長、嘉善救火會會長、嘉善輔善堂主辦人。
沈珪
沈珪(生卒年未詳),嘉興人。早年往來黃山販繒,遇人教其制墨法,遂改行。
周宗彝
周宗彝(1600—1645),初名啟璋,字公端,又字五重,號青蘿,海寧硤石人。明崇禎十二年(1639)舉人,有膽略,重氣節(jié)。明末社會動蕩,他親自規(guī)劃在硤石水陸要道構筑關廂、水柵42處,早開晚關,使鄉(xiāng)里得保安寧。
姜諒
姜諒(生卒年未詳),字用貞。明代浙江嘉興人。
二、嘉興歷史沿革
嘉興是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的發(fā)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從事農(nóng)牧漁獵活動。春秋時,此地名長水,又稱槜李,吳越兩國在此風云角逐。戰(zhàn)國時,劃入楚境。秦置由拳縣、海鹽縣,屬會稽郡。兩漢時煮海為鹽,屯田為糧。三國時吳國雄踞江東,析由拳縣南境、海鹽縣西境置鹽官縣。吳黃龍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吳大帝孫權以為祥瑞,改由拳為禾興,赤烏五年(242)改稱嘉興。兩晉、南北朝時,嘉興得到進一步開發(fā),“一歲或稔則數(shù)郡忘饑”。隋朝開鑿江南河,即杭州經(jīng)嘉興到鎮(zhèn)江的大運河,給嘉興帶來灌溉舟楫之利。唐玄宗天寶十年(751)析嘉興縣東境及海鹽、昆山等縣部分轄地置華亭縣。唐代嘉興屯田27處,“浙西三屯,嘉禾為大”,嘉興已成為中國東南重要產(chǎn)糧區(qū),有“嘉禾一穰,江淮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為之儉”的說法。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在嘉興設置開元府,領嘉興、海鹽、華亭3縣,是為嘉興首次設州府級政權。后晉高祖天福五年(940),因吳越王錢元瓘 之奏請,在嘉興置秀州,領嘉興、海鹽、華亭、崇德4縣。北宋改秀州為嘉禾郡,南宋寧宗慶元元年(1195)升郡為府,后改嘉興軍。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嘉興軍為嘉興府安撫司,旋升為嘉興路總管府。宋元時,嘉興經(jīng)濟較發(fā)達,被稱為“百工技藝與蘇杭等”,“生齒蕃而貨財阜,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龍等港口外貿(mào)頻繁,海運興隆。明宣德五年(1430)析嘉興縣西北境為秀水縣,析東北境為嘉善縣;析海鹽縣置平湖縣;析崇德縣置桐鄉(xiāng)縣,嘉興府下轄7縣,稱一府七縣。此后四五百年內(nèi)嘉興府縣體制基本未再變動。其時,在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發(fā)展的基礎上,商品經(jīng)濟日漸繁榮,棉布絲綢行銷南北,遠至海外,嘉興王江涇鎮(zhèn)的絲綢有“衣被天下”的美譽,嘉善有“收不完的西塘紗”的諺語,桐鄉(xiāng)濮院鎮(zhèn)絲綢“日產(chǎn)萬匹”,名聞遐邇。明弘治《嘉興府志》記載:“嘉興為浙西大府”,“江東一都會也”。清朝初期,清政府進行了賦稅改革和整頓,并多次對杭州灣沿岸海塘進行修筑,嘉興社會經(jīng)濟不斷好轉(zhuǎn),市鎮(zhèn)更加繁榮。清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攻克嘉興,建聽王府為當?shù)剀娬I導機構。清朝中期以后,受帝國主義掠奪和封建主義的剝削,嘉興的經(jīng)濟和城市面貌日漸衰落和凋敝。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黨人光復嘉興,成立嘉興軍政分府。民國初廢府存縣,改稱嘉禾縣,后復稱嘉興縣。1921年8月初,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閉幕,宣告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
1949年5月7日嘉興解放,分設嘉興縣、嘉興市,后撤并頻繁。1983年8月,撤銷嘉興地區(qū)行政公署,分設嘉興、湖州市,嘉興市設城區(qū)和郊區(qū),下轄嘉善、平湖、桐鄉(xiāng)、海寧、海鹽5縣。1985年1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嘉興市區(qū)及所轄嘉善、桐鄉(xiāng)、海寧縣被列為長江三角洲經(jīng)濟開放區(qū),至1988年,嘉興市及所轄5縣均被列為經(jīng)濟開放區(qū)。1993年11月,嘉興城區(qū)更名為秀城區(qū);1999年6月21日,郊區(qū)更名為秀洲區(qū),2005年嘉興秀城區(qū)更名為南湖區(qū)。
三、嘉興簡介
嘉興市,浙江省轄地級市,長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位于浙江省東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介于東經(jīng)120°18′~121°16′,北緯30°21′~31°02′之間;東接上海、北臨蘇州、西鄰杭州,與寧波、紹興隔江相望;東臨大海,南瀕杭州灣錢塘江,京杭大運河夾城而過,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處江河湖海交會之位;陸地面積3915平方千米,海域4650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嘉興常住人口555.10萬人。截至2023年6月,嘉興市轄2個市轄區(qū)、3個縣級市、2個縣,市人民政府駐嘉興市廣場路1號。
嘉興市是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發(fā)祥地、江南文化發(fā)源地,自古為繁華富庶之地,素有“魚米之鄉(xiāng)”“絲綢之府”美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嘉興名人輩出,涌現(xiàn)出茅盾、金庸、徐志摩、陳省身等名家大師。嘉興自然風光以潮、湖、河、海并存,擁有南湖、烏鎮(zhèn)、西塘三個5A級景區(qū),鹽官(錢江潮)、南北湖、綺園等4A級景區(qū),構成江南水鄉(xiāng)特色。嘉興是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地,中共一大在嘉興閉幕。2013年起,每年舉辦烏鎮(zhèn)戲劇節(jié)和西塘漢服文化周。,嘉興烏鎮(zhèn)成為世界互聯(lián)網(wǎng)大會永久會址。
2022年,嘉興市生產(chǎn)總值(GDP)6739.45億元,比上年增長2.5%。第一產(chǎn)業(yè)增加值144.01億元,增長2.4%;第二產(chǎn)業(yè)增加值3719.61億元,增長2.9%;第三產(chǎn)業(yè)增加值2875.83億元,增長2.0%。按常住人口,2022年全市人均GDP為12179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