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學屬于二本大學,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類學科專業(yè)為特色的多科性本科高校,始建于1958年,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安建大是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yōu)秀院校、省級博士學位授予權立項建設單位、全國建筑類高校就業(yè)聯盟(ACEA)成員,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實施高校,也是中國千年古建流派之一“徽派建筑“研究與傳承的主要高校。
以下是安徽建筑大學目前在各省份的招生批次,供大家參考,如有變動,以官方為準:
安徽建筑大學 | 湖南 | 理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湖南 | 文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湖北 | 理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湖北 | 文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河南 | 理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河南 | 文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山東 | 理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山東 | 文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江西 | 理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江西 | 文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廣東 | 文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廣東 | 理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海南 | 文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陜西 | 理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陜西 | 文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云南 | 理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云南 | 文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四川 | 理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四川 | 文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重慶 | 理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重慶 | 文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海南 | 理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福建 | 理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內蒙古 | 文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山西 | 理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山西 | 文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河北 | 理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河北 | 文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天津 | 理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天津 | 文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北京 | 理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北京 | 文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內蒙古 | 理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遼寧 | 文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遼寧 | 理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福建 | 文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浙江 | 理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浙江 | 文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江蘇 | 理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江蘇 | 文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上海 | 理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上海 | 文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黑龍江 | 理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黑龍江 | 文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吉林 | 理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吉林 | 文科 | 本科二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安徽 | 理科 | 本科三批 |
安徽建筑大學 | 安徽 | 文科 | 本科三批 |
安徽建筑大學圖書館館藏圖書總量累計達280余萬冊,其中,紙本圖書130余萬冊,電子圖書150余萬冊。擁有中外文電子文獻資源數據庫44種。其中自購數據庫31種,如《CNKI中國知網》(期刊、碩博論文、年鑒等)、《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碩博論文數據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庫》、《臺灣科學期刊庫》、《全球產品樣本數據庫》、《新東方多媒體學習庫》、《銀符數據庫》、《ELSEVIER期刊全文數據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數據庫》、《美國化學學會期刊ACS全文數據庫》、《EBSCO人文庫》、《Springer-Link外文期刊全文庫》等?晒蚕砦墨I資源數據庫7種,如《就業(yè)培訓數據庫》、《博看電子期刊》等。自建數據庫6種,如《徽派建筑數據庫》、《建筑節(jié)能數據庫》、《智能建筑數據庫》等。
安徽建筑大學現有6個一級學科、2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yè)學位授權類別,5個專業(yè)學位授權點、8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級工程實驗室、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0個國家級、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安徽建筑大學有教職工近1200人,其中專任教師900余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yè)技術職稱460余人、碩士及以上學位近800人,博士生導師12人,碩士生導師150余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8人,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1個,省級學術和技術帶頭人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