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安徽高考狀元出爐!
6月24日,2015年安徽高考成績出爐。宣城市文科狀元系宣城中學學生夏雪純,總分670分,全省第51名。
1906年,寧國府于宣城鰲峰(今宣城中學校址)創(chuàng)辦“寧國府中學堂”,始為宣城新學之初。
1912年,年底停辦寧國府中學堂。[3]
1913年1月,安徽省政府將寧國府中學堂改為“安徽省立第四師范學!。校址在宣城縣城關南面的東鰲峰(即今宣城中學校址),時有本科生80人,預科生40人。
1917年,安徽省立第八中學在宣城創(chuàng)辦,校址在宣城謝眺北樓西南側(今梅文鼎紀念館處)。
1919年5月9日,宣城愛國學生成立“宣城縣學生聯(lián)合會”,四師學生王鼎元任會長。
1920年8月,省教育廳委派陸軍少將杭克儼擔任四師校長。
1921年9月,經惲代英介紹,蕭楚女來到四師擔任國文教員。惲、肖兩人為宣城省立第四師范創(chuàng)作了校歌歌詞,由四師學生汪志達譜曲。
1922年春,宣城四師秘密成立第一個青年團支部,吳化之任書記。
1923年,寧屬六邑公立初中在宣城小東門十八塔成立。
1927年8月,寧屬六邑公立初中更名為寧屬六邑共立初中。
1928年3月,宣城四師、省立第八中學合并為“安徽省第四中學”。
1929年,縣私立女子中學在宣城小東門楚豫公所成立。
1930年,縣私立女子中學遷往縣夫子廟改為縣立女子中學。[4]
1935年,省立四中一分為二,成立宣城省立師范(寧國府中學堂舊址)和省立宣城初級中學(校址在宣城府山頭)。
1936年,寧屬六邑共立初中和縣立女子中學合并,在縣夫子廟成立宣城寧屬六邑聯(lián)立初級中學。
1937年11月,日軍進犯宣城,校舍被毀。
1938年,寧屬六邑聯(lián)立初中遷往旌德江村,并更名為寧屬六邑聯(lián)立中學。[5]
1939年,寧屬六邑聯(lián)立中學宣城分校在宣城南鄉(xiāng)榨門口成立。
1940年,寧屬六邑聯(lián)立中學宣城分校更名為宣城縣立初級中學。
1940年,省立第十二臨時中學在涇縣潘村營成立。
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宣城縣立初級中學由宣城南鄉(xiāng)榨門口遷至縣城關北門詹家祠堂。
1946年,省立第十二臨中,由涇縣潘村營遷往宣城孫埠鎮(zhèn),更名為安徽省立宣城中學。[6]
安徽省宣城中學解放后
1951年1月和7月,皖南區(qū)宣城中學學生響應國家“抗美援朝”的號召,先后兩批共53人組成“水陽江戰(zhàn)斗隊”參加軍事干校,分配在海、陸、空三軍培訓。該校把第一批參干同學戎裝出發(fā)的1月8日定為校慶日。
1952年,由于皖北和皖南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皖南區(qū)宣城中學”改名為“安徽省宣城中學”,屬蕪湖專區(qū)領導。吳純華被省政府任命為校長。學校開始在宣城南門寧國府中學堂原址上重建宣中新校舍。
1953年6月,省教育廳報安省政府批準,調整并確定為省屬重點中學。[3]
1955年,完成宣中新校舍的建設任務,學生全部遷入南門新校園上課。
1969年初,該校大部分教職工下遷到農村辦學。10月,宣城師范被撤銷,宣師部分學生和教職工并入或調往宣中。
1982年5月,宣城中學收歸行署領導,由行署教育局主管。
1986年,購買電腦,裝配微機室,首次在學生中開設微機課。
1990年,該校圖書館建成交付使用,胡喬木同志為該校南大門題寫校名。
1994年,該校成立教育科學研究室,《宣中教研》創(chuàng)刊號出版,同時定期編輯《教研信息》。
1996年,惲代英、蕭楚女兩烈士銅質塑像安裝在奮飛廣場。
1997年,修建香港回歸紀念碑。
1998年,安徽師范大學有關領導來該校舉行“實習基地”掛牌儀式。
2005年,安徽省第四屆文明單位。
2011年,被評為安徽省首屆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學校。